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在家上学”叛离学校教育?

46岁的张乔峰毕业于北大,家住北京回龙观,儿子刚满7岁。去年9月,儿子在一所公立民营寄宿学校上学。这所学校年收费大约4万元,但他发现,孩子总是吃不好,情绪不高。张乔峰对学校的一些做法极不赞同,便递交了退学申请,开始在家教子。他将在家教子的相关经验公之于众,并决定开设“北京龙学园美式家庭学校”,将招生名额限定为4名。此举引发社会热议。 [详细]

各方观点

博士

优秀的小学老师确实凤毛麟角

现在优秀的小学老师数量确实凤毛麟角,反而有水平的老师多集中在大学。其实,越是初级的教育越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老师。

对大多数孩子而言,在学校就读更有利

因材施教是的对的。但有多少家庭有条件让孩子在家读书?而且,孩子成长还是个社会化的过程,在学校就读,对大多数孩子而言,在现代社会,更有利其人格的塑造和全面发展。

大学教师
大学教师

这种自己教孩子的做法并不是没有先例,郑渊洁算是一个。我以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不可或缺。不尽如人意的学校教育需要改变,但并不意味着单纯靠家庭自救式的教育就能获得期望的效果。

北大毕业生让6岁儿子退学,自己辞职回家教子

Home schooling,国外早有了,中国做的人也多了,而且会越来越多。但是这涉及几个问题:1,孩子社交如何保障;2,是否会遭遇,“有关部门”打压;3,专业性与持续性如何保证。在我看来,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最优选乃是私塾教育!

教育者
媒体人

文凭在当下很重要

应试教育问题重重,可敢于像郑渊洁那般挑战的还是极少数。在家教育还缺乏社会支撑,文凭在当下很重要,许多官员都在百忙中博士了。

他们能一直这样逃避下去吗?

总体不赞同。尽管社会的教育理念、体系存在问题,但是他们能一直这样逃避下去吗?教育逃避了,就业呢?能继续自己一切都罩着?能罩得住吗?还是需要适应社会,尽量引导自己的孩子。

网民

热点回应

现在开始就按照美国式的方式来教育

我想招3、4个,让小孩有个伴。只要不超过5人,我就有把握教好,让小孩无论综合素质还是成绩都远超同龄人。我对国内的大学比较了解,兴趣也不大,儿子长大后准备直接报考美国的大学,所以干脆现在开始就按照美国式的方式来教育。美国已经完全认可在家上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已有超过百万的小孩都是在家学习,而且据报导,综合成绩远超平均水平。

——“北大爸爸”张乔峰

孩子的社会化成功需要社会角色的扮演

办学的核心是让孩子学到成长适应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如能达此目的,在家办“龙学园”还是可行的,但除了有真善美的知识与技能可学外,孩子的成长成功更大程度上还在其社会化成功。因此,集聚的孩子以不得少于30-50人为好,且男女皆有,因为孩子的社会化成功需要社会角色——组织的、男女的、职业的等的扮演。

——社会心理学者谭刚强

私自招生、“在家上学”与法律相抵触

个人如果没有办学资质却私自招取学生,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此外,父母如果不送孩子上学校读书,与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也是相违背的。目前“在家上学”的儿童家长往往是高学历或者海归人士,希望孩子接受一种个性化的教育,而并非放弃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这种做法与目前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法条确实有抵触,不过社会应更多地采取宽容、开放的态度。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杨东平

观点PK

支持 45963 学校教育缺陷较多,在家上学有利于个性培养

目前的学校教育有很多缺陷,部分课本内容陈旧,一些教学方式乏味,无法让孩子获得有用的知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的情商教育和品格教育严重缺失。在家上学主张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和人性化。家长的言传身教,灵活引导,利于孩子的个性化成长。 [详细]

支持 45963 家长过于自信了,脱离学校教育风险太高

拿孩子当试验田,这件事风险太高。一,家长不能为孩子提供系统、专业的教育;二,孩子在家上学意味着家长也要全天候陪伴,大大减少或隔绝了孩子与其他孩子交往的机会,不利于孩子的社会化过程。另外,在家上学成长出来的人才虽然有,但毕竟是极少数。 [详细]

学校教育缺陷较多,在家上学利于个性培养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

家长过于自信,脱离学校教育风险太高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

专家解读

杨东平评论员

家长享有对孩子教育的优先权

教育作为基本人权,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优先权概念并没有过时。194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第3款规定“父母对其子女所应受的教育的种类,有优先选择的权利”。《义务教育法》最本质的精神,是保障儿童接受教育,在家上学与这一法律精神并不冲突。家长之所以另辟蹊径自行其是,不仅是因为大一统的学校教育不能满足家长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不能适应孩子的特殊需要和不同情况,主要还是因为国家化的公办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在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平庸,校园文化紊乱,是公认的事实。在中国,家长“用脚投票”则是为了逃避“应试教育”的荼毒。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家长的教育权利终于被重新发现和确认。

肖畅评论员

教育体系应更加开放,更具包容性

古代中国有私学,而中央官学为国家养士、宣教;欧洲16世纪以前也没出现过建制化的学校,“学校”以教会附属机构、行业社团等面貌出现。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教育功能开始转型,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塑造人格,培养公民,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要成为社会制度的一环,成为国家事务,“学校”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样貌——建制化、科层化、制度化。“美式家庭学校”尽管新鲜,但回顾教育史,它倒更像是传统师徒传授、家学传承的回流,这股回流对现代学院化教育构成了小小的反叛,力量较为有限。这件事最值得思考的地方在于:既有的教育体系能否为社会上的各种教育试验打开一扇窗?如果教育体系足够封闭,那么各种新的教育思想、理念、试验必然会另起炉灶。

徐云鹏评论员

容许尝试“私塾教子”也无妨

当今社会已无法回避这样的现实,以应试为唯一目的现行教育体制,产出“教育废品”现象日益显现,不论在知识准备上,还是在行为心理的素养上,在生活习惯上,娱乐方式上,人际交往上,工作态度上都存在很多问题。即使是那些令人仰慕的“211”“985”高校,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学生毕业后呆在家里,无法参与和融入社会,成为“啃老族”。面对一个个健康受损,思想简单,情绪低落,工作无能的失落学子,不免让人们更加对现行教育体制失望乃至绝望。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家庭而言,或许选择“私塾教子”就是一条保证孩子茁壮成长的良途。“子不教,父之过”。毕竟孩子是自己的,在教育问题上容不得任何闪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相关部门不妨放“私塾教子”一码,容许进行尝试。

调查话题:该如何为孩子铺就正确的成长之路? 调查人数: 24536

你如何看待北大毕业生辞职回家教子的行为?

  • 可行,只要家长具备这种能力和精力,同时也能顶住外界的质疑和压力
  • 有点过了,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教育,更需要的是融入社会和集体的经验积累
  • 勇于探索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不管成功与否,他的行为都是值得称赞的

如何看待“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这种家庭教育模式?

  • 只要孩子愿意,没什么不可以,适合最重要
  • 脱离社会,没有正常的社会化过程,前景堪忧
  • 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是少数,不可批量化复制

你认为该如何为孩子铺就正确的成长之路?

  • 家长要权衡利弊,根据孩子的受教规律和成长规律去选择教育方式
  • 推行教育改革,让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方式成为现实制度的补充
  • 在家上学、在校上学和在社会上学等教育模式,不必互相取代,应当共求完美

往期回顾

网友留言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