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当前的夏粮生产形势总体上说是好的,面积有增加,播种质量好,冬前墒情足,苗情基础好。干旱未对夏粮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丰收有望。
粮食生产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产。这一喜人成绩离不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其背后更体现了国家财政的有力支撑。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粮食生产形势,研究部署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
记者今天从农业部紧急召开的全国抗旱促春管工作视频会议上了解到,当前旱情仍在发展,各地应加强田间管理,最大限度减小旱灾损失。
●一、扩大冬种特别是蔬菜种植面积:力争实现今年冬春蔬菜面积增加800万亩。 ●二、加强在田作物管理:冬小麦、冬油菜较上年分别增加100多万亩,播种质量普遍较高。 ●三、抓好养殖业主要产品生产供应:继续促进肉蛋奶、水产品等重点产品生产稳定发展。 ●四、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 ●五、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例行监测和风险评估。 ●六、加强农产品产销衔接:密切关注农产品市场动态。 ●七、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精神。 ●八、及早安排春耕生产:按照全力以赴保持明年农业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目标要求,充分利用“四补贴”。 ●九、加强督导落实:把抓好当前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尤其是“菜篮子”产品供应作为最紧迫的任务。
力争实现今年冬春蔬菜面积增加800万亩,达到12560万亩,冬种马铃薯面积增加200万亩,达到2200万亩以上。开发南方冬季农业,引导农民利用农闲田发展冬油菜、鲜食玉米、冬马铃薯等高效作物。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切实加强冬小麦、冬油菜和蔬菜产区防灾减灾工作。当前黄淮海部分麦区旱象露头并有所发展,要指导农民落实镇压保墒、抗旱浇水等措施。
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精神,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今年秋冬种总体形势较好,面积稳中略增,冬小麦、冬油菜较上年分别增加100多万亩,播种质量普遍较高。加强越冬作物田间管理,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展开查苗情、查墒情、查虫情活动。
加强例行监测和风险评估,加大基地检测力度,重点加强南菜北运基地质量检测工作,凡监测不合格的产品,不得采收上市。在“两节”期间普遍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主机排查质量安全隐患。
按照全力以赴保持明年农业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目标要求,充分利用“四补贴”、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惠农政策,引导农民种植意向。及早明确主推品种,制定技术方案。
继续促进肉蛋奶、水产品等重点产品生产稳定发展。切实加强冬季重大动物疫情防控,继续推进畜禽水产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积极预防寒潮冰雪灾害给畜牧业和水产业造成的危害。
密切关注农产品市场动态,建立健全“全天候、广覆盖”的监测机制,加强重点品种市场走势的研判、预测和预警,及时发布供求信息,科学指导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
把抓好当前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尤其是“菜篮子”产品供应作为最紧迫的任务,把“保种保收”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搞好生产调度,准确掌握情况,及时作出反应,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小满”过后,中原大地到处麦浪滚滚,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眼下,河南夏粮收获在即,各地干部群众正加紧筹备夏收各项工作,力保丰产丰收。据来自河南省农业厅的消息,目前,河南省夏粮长势良好,从本月底开始,河南小麦将由南至北渐次进入大面积收割期,如果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中原大地将迎来又一个夏粮丰收年。
根据全国31个省区市抽样调查和全面统计,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4641万吨(10928亿斤),比上年增加1559万吨(312亿斤),增产2.9%。这是我国粮食连续第七年增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3082万吨,比上年增长0.4%。
今年中国秋粮丰收已成定局。据中国粮食信息中心消息,当前国内粮食供需基本平稳,库存充裕,供求基本面不支持粮食价格大幅度的上涨,国家完全有能力保障市场供应。以下是详细报道:由于今年全球自然灾害比较多,很多国家都出现了粮食减产的情况。中国南方部分地区也遭遇了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秋粮依然获得了丰收。
今年,通辽市粮食生产创历史最高纪录,预计秋粮总产量将突破140亿斤。进入11月中旬以来,当地玉米加工企业陆续开始进行玉米收购,为企业生产备足粮源。通辽玉王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供销部主任李树春说:“每天收购量在1500吨左右,到现在为止,潮粮收购在3万8千吨左右。”
时下,物价涨幅较快,直接影响到了民生发展,社会的稳定,稳定物价既是民生的需要,也是民意的呼唤。为此从中央到地方加大了物价调控力度,稳定物价,保证蔬菜供应,满足市民生活需求,保证民生。
这家位于新发地的配送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们,他们发给普通市场或食堂的白菜价格一般在6毛左右,但供应给超市的白菜价格一般不会低于8毛。因为供应超市的蔬菜要经过人工的挑拣和分装,除了有部分丢弃而导致成本升高外,这个过程中还会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更多的人力成本。
在中国,“菜篮子工程”这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词汇,近期重新被频频提起。这个产生于蔬菜短缺年代的词汇,此番不是为解决市场的供应紧张,而是应对菜价的上涨。“菜篮子工程”是中国为缓解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到90年代中期,经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菜篮子工程”基本解决了市场供应短缺问题。
上海在稳定“菜篮子”过程中,既防“菜贵伤民”也防“菜贱伤农”,多举措保护菜农生产积极性,加强产销衔接。目前已有近一半郊菜实现了产销直通。3日召开的上海蔬菜工作会议透露,上海正在加快落实“菜篮子”区县长责任制,蔬菜种植面积、绿叶菜年上市量等考核结果,将纳入区县绩效考核体系,绿叶菜上市量与相关财政转移支付相挂钩。
关注菜价:田间对接超市 防菜价回落“伤农” 物价调控声声急豆农直呼:我们被“误伤” 菜贩:菜价过高生意并不好 运费对菜价影响大
价格大起大落伤农又伤民 上海平衡菜价跷跷板 城乡菜价倒挂的“怪”与“不怪” 高菜价背景下万亩蔬菜烂掉暴露了啥
上海市政府出台稳定物价十二条实施意见 近期蔬菜大量上市 北京菜价首次跌破去年同期 吉林增强蔬菜自给能力 实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
发改委:农民超市对接是解决高菜价的根本之策 关注菜价:降流通成本 保市民“菜篮子” 全国姜蒜价格累计降幅近一成 北京降幅居首
秋粮中玉米占有很大比重,玉米主要用于饲料生产,玉米价格的高低关系到饲料产品的成本。
农民惜售,粮源短缺,由于稻米加工企业由于签有大量订单,因此不得不想办法维持经营。
十一月初水稻刚上市就卖到了每斤一块二的高价,比去年同期涨了两成多。
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国外机构利用其对期货市场的影响向中国输出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