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胡锦涛指出,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取得了初步成效。会上,胡锦涛就下一步做好教育工作提4点意见。
教育部从今天(22日)起围绕我国当前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连续召开5场新闻通气会,首场通气会第一次重点聚焦“学前教育”,这表明:从今年起“学前教育”无疑被摆在一个前所未来的高度。
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到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的近30年间,每一次教育政策的风吹草动都牵动几乎中国所有家庭的神经。
胡锦涛就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出5项要求,要求优先发展教育,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组织实施《教改规划纲要》作全面部署。
对中国教育制度的不满,这些年社会上的“声音”不可谓不大。但是,这些声音显然并没有发生任何作用。当权者还是我行我素,甚至是改革越改越糟糕。原因何在?就在于教育垄断没有打破。
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辽宁省大连市、上海市闵行区、江苏省部分市县、浙江省部分市、安徽省合肥市、甘肃省部分自治州、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市县
探索政府举办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措施和制度,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云南省
探索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途径,改进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模式: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县、贵州省毕节地区、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江苏省、浙江省
任务是:明确政府责任,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探索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探索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系统改革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任务是: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加快基础能力建设。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推进城乡、区域、校企合作。积极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任务是: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改革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完善高等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任务是: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促进社会力量多种形式兴办教育。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这些试点地区的任务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形式。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编制符合国家要求和本地实际的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统筹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制度。探索建立督导机构独立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对策:学前教育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改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
对策: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对策: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
对策:多方面保证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包括: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制定学校规划并组织实施等等。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对策:职业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基本的技能,而且是要通过职业技能的教育建立他们的价值取向,建立他们的职业认同,这种教育的背后才是我们职业技术教育真正应该得到发展的方向。走双轨制道路,一方面加强政府的投入,另外一方面要给予企业鼓励和要求。
对策: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推荐录取。
对策: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4%。严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投入。
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推荐录取。
《纲要》提出: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
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在多个方面保证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包括: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制定学校规划并组织实施等。
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
完善教育经费监管机构职能,在高等学校试行设立总会计师职务,提升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由政府委派。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我们这次特别突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因为三十年来,我们国家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改革开放,也就是说教育发展的三十年也是教育……
到了2020年,我想未来大家在两个方面将有明显的感受,一是惠及全民的、更高水平的、更加公平的普及教育。到了那个时候,幼儿的入托可能不像现在这么……
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从4000多亿元增加到9700多亿元。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从14.9%提高到16.3%,这一比重已经高于世界……
2006年,我们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在这个科技规划纲要里明确提出,教育和科技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首先,加强师德建设,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要进一步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加强对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组织教育等多领域专家学者开展重大战略专题调研,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社会研究机构进行平行调研,委托有关国际组织开展专项研究。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去年1月上旬至2月底,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界人士发表意见建议210多万条。三是反复论证修改。文本初稿形成后,数次在较大范围征求意见,共收到近5000条意见建议。文本前后进行了约40轮大的修改。
我们要始终抓住教育质量这个关键,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明确教育质量标准,健全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把我们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如果说教育公平主要解决的是“有学上”,那么教育质量主要解决的是“上好学”,这两件工作应当是下一个时期,今后十年我们工作的两大重点。
据参与撰写纲要征求意见稿的专家介绍,我国过现阶段教育领域里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差距:一是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二是东部西部之间的教育差距;三是在同一个地区之内学校之间的差距;四是不同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和其他群体之间接受教育的机会差距。由于这些差距的存在也使社会产生了对教育的一种不公平感。其中诟病最对是是择校问题。
我们现在强调转变政府的职能,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的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这首先要把责任划分,哪些是政府的、哪些是学校的,来推进学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政府来说,需要做什么,我们在文本中特别强调,要改变目前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模式。
这次特别突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三十年来,国家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改革开放,也就是说教育发展的三十年也是教育改革开放的三十年。说明这次我们特别重视的原因,在20字的工作方针中,我们把教育改革创新作为重要内容,作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总理讲的,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其他改革配套,否则的话就很难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