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2012伦敦奥运央视网新闻台特别呈现

伦敦人为何不买奥运会的账

    奥运会落下了帷幕,不管这是不是“史上最烂的奥运会”,伦敦人对待奥运会的态度可谓令世人大饱眼福。他们为英国代表团的胜利喝彩,也为自己的薪水太低罢工;他们固执地认为这是最精彩的一次盛事,却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给奥运让路,甚至不惜与政府对簿公堂。正反两面的伦敦,是市民们无比熟悉,且为之骄傲的地方。[详细]

第19期

  • 央视网新闻台出品
  • 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 责任编辑:李汉森

伦敦人对奥运会飙脏字,甚至怨气冲天

    伦敦奥运会的预算从最开始的24亿英镑,在2007年大幅提高到93亿英镑,在当时的一份民意调查结果就显示,超过一半的英国人认为这93亿花得不值。三年之后,预算数字飙升至200多亿英镑,伦敦民众的态度也属实让这个数字很难堪。在“伦敦媒体中心”注册的记者中,有一半来自中国,与之相映成趣的则是伦敦人表现出的让人难以置信的冷淡,大多伦敦人对就在眼前的奥运或无动于衷,或漠不关心,甚至怨气冲天。有人在沿街的墙上用白色石灰水,刷下“国骂”两个字:F*** OLYMPICS。
     而这样的怨气喷涌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在三年之前,伦敦市长约翰逊近日宣布,将在伦敦东部的斯特拉福德市的奥林匹克公园内,建造一个可媲美法国埃菲尔铁塔、美国自由女神像的地标性建筑。可能是这个地标过于前卫,这一尚在设计中的建筑,已经被英国媒体批为“无聊之塔”。在《每日邮报》的调查中,有86%的民众对奥运塔表示反感态度,并直言它“太垃圾”。

民众纷纷逃离伦敦,不愿普天同庆

    既然如此反感奥运,伦敦民众的参与度自然不高,本次伦敦奥运会的志愿者,大部分为在伦敦生活的国际人士,这其中留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中国留学生、印度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占了主要,伦敦当地也有不少志愿者,但都是上了年纪的大爷和大妈。这与北京奥运会国人争当志愿者,志愿者是百里挑一的场面完全不一样。
     也有许多市民干脆一走了之,彻底远离奥运。在开幕之前,有专业调查机构进行过调查,接受调查的人中,有四分之一表示,将在奥运会期间出国“避运”。根据英国旅游局的数据显示,奥运期间将会有400万英国人选择出国旅行,伦敦地区有近80万人离开。在开幕式当晚,伦敦希斯罗机场出境大厅人头攒动,几乎从不堵车的伦敦高速路也堵得水泄不通。

指望奥运发展旅游的想法也宣告失败

    有趣的是,当伦敦市民纷纷逃离伦敦的时候,这座城市并没有被外来游客填满。据报道,欧洲大陆前往英国观看奥运会的游人,也远比预想的要少。英国首相卡梅伦曾表示,伦敦奥运会将给英国商业带来130亿英镑的收入。英国财政部也期望本季度的经济增长将借奥运会举办之机实现飞跃。但根据英国媒体报道,奥运会期间来到伦敦的游客总数只有10万人左右,这仅仅是往年同期的三分之一。
     伦敦出租车司机联合会秘书长斯蒂夫•迈克纳马拉表示,出租车司机的生意受到很大影响,他们将伦敦称为“鬼城”。迈克纳马拉说:“我们的业务量下降了20%到40%。一般情况下,我们的顾客90%都是当地人,但今年的这段时间,很多伦敦人离开了这个城市,而这部分空缺没有被外来游客补充。”

非常识
英国财政部也期望本季度的经济增长将借奥运会举办之机实现飞跃。但根据英国媒体报道,奥运会期间来到伦敦的游客总数只有10万人左右,这仅仅是往年同期的三分之一。

没有吸引力,过度商业化难有亲切感

    有人绘制了这样一幅漫画来表达对奥运过度商业化的反感:一个英国人手持奥运火炬正在气喘吁吁地奔跑,可是英国人穿的鞋、衣服上面,都成了一些著名品牌的广告,他的口袋里,塞满了钞票。更好玩的是,奥运火炬也成为了商家的赞助对象,火炬燃烧散发出浓浓的黑烟,竟然把奥运五环遮蔽了一半……这就是英国人的幽默,他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经济奥运的某种不满。
     BBC在开幕之前也认为,1948年伦敦奥运会,让大家有“我们都是一分子”的感觉。但这次的伦敦奥运会,商业味太重,暂且不说奥运公园外修建的巨大购物中心,就连奥运村的运动员公寓在奥运会后还要被卖给卡塔尔的公司进行开发,这让人实在难有亲切感。伦敦人抱怨比赛票价太高,所以才一股脑地涌向“UNTICKETED”的场地。开幕式上,主办方将英国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作为亮点展示给全世界的观众,但民众认为,经济不景气,又耗资办奥运,让政府对医疗保障的投入减少,部分公立医院关门,很多医护人员被裁,普通百姓可以获得的医疗服务大打折扣。商业化本意是刺激消费,给民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商品,但显然,人们认为这不是商业化,而是赞助商对奥运会的绑架。

容不下特权,民众不愿为奥运牺牲过多

    很多时候1974年蒙特利尔奥运劳民伤财,为“赛事特权”所付出的巨大承办费用,更令全体市民额外多付了30年特别税,城市、市民至今“谈奥运色变”。伦敦人一向讨厌特权,讨厌公权力凌驾于普通人之上的感觉,即便是奥运也不能搞特殊。
     政府为“奥林匹克家庭”的成员创造30英里的奥运专道,以便奥林匹克的VIP、运动员、赞助商和媒体届时能乘坐宝马、大巴畅通无阻地行驶。而没有授权的普通人如敢走专道将会被重罚;在申办期间,伦敦方面开出了许多特权优惠条件,比如,为FIFA高层在多切斯特酒店免费住宿的特权。只是后来随着抨击声浪的高涨,以及英国在2018年世界杯的申办中耻辱出局后,这些特权才被迫取消。
     一边是伦敦市长乘坐地铁出席开幕式、因滑索故障被吊在半空;一边是政府为罗格开通私人通道来避免交通拥堵并有五名骑警跟随。英国人限制得了政府权力的蔓延,却抵挡不住奥组委的“特权攻势”。举办奥运时的伦敦和平日里的伦敦,仿佛两个世界。

失去了自由,正常生活不能给奥运让路

    为了安保需要,英国国防部在居民区附近建造导弹基地,而周围民众给出的回应则是准备团结律师与政府讨个说法,因为这是对“附近居民生命的亵渎”。没有征得我的同意,就是破坏我的自由,英国人这次可算是彻底地认准了这个“死理”。甚至有人认为,铺天盖地的奥运新闻将冲击正常生活,各路媒体的疯狂报道,不喜欢体育的人会感到不自在。一些人对媒体抱怨称,去看奥运时你能买到的饮料就是可乐,能买的食物就是麦当劳。奥组委、国际奥委会、赞助商制定的规矩太多了,看个比赛也要搞得这么不自由吗?
     由于想要在比赛期间展现这座城市最清朗的一面,对于街头艺术的清洗活动早在奥运会之前就早已展开,而很多街头涂鸦都是绘制于私人房屋的墙壁上,并取得了房主的允许,为了奥运会和谐统一的局面,伦敦政府不得不再次侵犯了人们的自由。崇尚自由一向是英国人给外界的形象,也是他们珍视的财富,一旦打破这个传统,伦敦政府无论再办多少次奥运会也挽不回失落的民心。

非常识
尽管英国奥组委声称并没有官方声明表示过需要清除任何涂鸦和壁画,但是许多街头作品已经被其粉刷一新的墙面所取代,其中包括许多严格尺寸的奥运五环。

对待奥运,伦敦人有不满就要说出来

    戴利在跳水比赛中获得重跳机会,伦敦人同样高兴,金牌榜第三名的成绩也让他们脸上有光,但一码是一码,伦敦人的“政府账”算的比谁都清楚,从申办到送运动员参赛,无数伦敦人才是这一切的主人,他们有理由要求更多。罢工是伦敦人的自由,奥运开幕之前,各行业的罢工活动让市政府感到脊背发凉,美术馆、边境局、公车司机,“自私”的伦敦人将难题丢给了各国来宾,政府能做的只是一次又一次地掏钱平息人们的怒气。对于一个把整座城市都要拉下水的奥运会,伦敦人的做法有理有据。爱面子也爱里子,英国人给世人留下的正是这种“傲慢与偏见”的印象,也是最纯正的英伦范。

并非抵制,伦敦人只想过正常的生活

    从筹备到开幕式,从出租车司机罢工到大街小巷人迹罕至,伦敦一路走来一路坎坷,一路走来,都仿佛被人用枪指着头颅。伦敦人不给奥运会面子,却也没有抵制奥运会,只是和平素一样,对于那些自己认为不应该在生活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有着天然地厌恶,民意没有趋同,善莫大焉;媒体没有给奥运会面子,它们一边喜迎盛世、质疑他国选手服用兴奋剂,一边在头版头条深揭狠批安保丑闻中连带的官员子女在其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它们在开幕之前对伦敦的筹备工作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冷嘲热讽,甚至还鼓吹“继续让北京办下去”。
     1998年世界杯,法国的航空公司员工在开幕之际举行大罢工,使全世界大批观众甚至参赛球队无法及时乘机抵达法国,给法国造成的经济损失不知有多少个亿,在世界上造成的国际影响无法估量;悉尼奥运会开幕之前,诸多政府公务员威胁要在悉尼奥运会期间罢工,除非政府同意弥补因奥运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的任何不便。“识大体”,在他们看来才是一句空话,国家荣誉事大,自己的家事也很大,伦敦人不买奥运的账,英国政府很无奈,但也只能原地不动吃哑巴亏,因为一个连本国民众权利都不愿保护的政府,又何谈什么“日不落”呢?一个社会应有的原则和风范,远比打肿脸充胖子伪装出来的虚荣要有价值得多。

投票调查

伦敦人不买奥运的账您怎么看?

  •  支持,普通人的权益不应为其让路
  •  反感,伦敦人的大局观太差
  •  可笑,伦敦人太自私了
  •  无语,这种事竟然发生在伦敦

您认为本届奥运会是史上最差的一届吗?

  •  是
  •  不是
  •  不好说

投票  查看结果

    如何评判一届奥运会办得怎么样,标准本就不一而足,伦敦奥运会并非史上最差,至少,它让民众都感受到了自身的存在。

 往期回顾

网友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来说两句



验证码: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