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第17期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一个人民群众迫切关心的民生问题。中国的现代养老保障制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可靠到可靠,经历了一个阶梯式改革的快速发展历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从制度上实现了全覆盖。然而,如今瓶颈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要求我们做出一个决定:选择什么样的养老保障模式?这个疑问的答案在于,以科学态度、理性思维和忧患意识,来对待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问题,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模式”。[详细]
养老金有没有缺口,退休金增长机制如何建立,“双轨制”怎样解决……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关注两会焦点:老有所养。 [详细]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养老问题,无从回避。图为老人在上海浦东新区潍坊二村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睡午觉。 [详细]
养老的三根支柱是物质供养、精神赡养、服务照料。“富足而退”的养老生活需要物质保障和情感慰藉。我国需要构建亲情化、地域化、市场化的立体养老网络,让政府、家庭、社会共同发挥协作和聚集能力。 [详细]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处长杜鹏表示,我国已经进入养老模式加快转变的时期,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须加快社会养老体系建设。 [详细]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表示,当前我国城镇与农村的养老模式发展水平还不平衡,未来一段时间,家庭养老和由此衍生的居家养老仍将是我国养老模式的主流。 [详细]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表示,家庭、社会和政府都要对养老负责,但政府的责任更大。政府需要在组织社会化的养老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强财政支持,为家庭养老提供更多的帮助。 [详细]
全国人大代表林垂午建议,希望政府能够牵头,重视农村欠发达地区的养老服务业,促进养老体系城乡兼顾、地区兼顾发展。希望政府加大对农村山区学前教育和养老服务的扶持,让农村的“一老一小”过得更好。 [详细]
社区居家养老,提供就近护理、日托及照顾等服务,更受老年人欢迎,应是社会化养老的主流。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