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廖文敏是廖乐年的学生兼助手,2011年起她就代替老师到村里的长教小学义教。南方日报驻村记者 张由琼 摄
早上8时半,准时上课,大门入口的茶桌边,刘春明在廖乐年助手廖惠茹的指导下,正大声朗读,起居室里,苏胜、黎艳、廖文敏、刘志妮等围着四方桌坐着,一大一小两台电脑背靠背,大的朝着学生,小的朝着廖乐年。
他今天用来讲课的教材是《台湾6旬男子抱行动不便母亲就医》的新闻。早上6时,廖乐年刚刚从学生发来的电邮中,看到这篇英文报道。
“中国元代郭居敬编录有《二十四孝》,这位叫丁祖伋的‘孝行哥',可以被列为第二十五孝,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上课时廖乐年对学生说。
反映助人为乐、体现人文关怀、引导向善又发人深思的新闻报道,常被他在课堂上引用。今天,为了讲课生动,廖乐年还引用了媒体对自己的报道:“就像有村民叫我‘洋雷锋',过去我不知道雷锋是什么,现在知道了。我想这称谓意味着一个人用一颗开放的心,为其他人做许多力所能及、有意义的事。”
廖乐年自己这样做,也引领学生们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这一天,廖文敏很忙。在廖乐年这里上完一个小时课后,她就要替廖乐年到村里两百米开外的长教小学上课。前几年,每个周一到周四,廖乐年都会到这里给小学生和幼儿班的孩子上两节课,现在外地学生多了,天天都得在公祠里指导他们,所以,学了10年的廖文敏便被廖乐年“点将”,从去年底开始替代他义教。
记者跟着廖文敏来到学校,却意外地在这里发现了许多廖乐年的印记。
校长邬万平把记者带到教学楼的三楼,由于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在这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少,几年前山区小学撤并,教学楼的二、三楼已经空置许久,走廊上堆着许多鸟粪。邬万平指着中间一间较小的屋子说,10年前,廖老师刚来的时候,第一个落脚点就是这间屋子,他在这里住了1年多。
往里望去,只见一床一桌一椅,十分简陋。
记者还看到学校珍藏的许多老照片,相片中,廖乐年或与学生站成一排,或拿着塑料花指导学生跳舞,比现在年轻、清瘦许多。这是当时他组织学生庆祝“六一”儿童节的留影。
在一间课室里,还有当年廖乐年和村里一位华侨廖国光买的电子琴、舞蹈服、音响等。兼任了多年音乐教师的长教小学老教师罗芸记得很清楚,廖乐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有了这些器材,音乐课会麻烦很多,老师得边弹、边唱、边指挥,每年还要帮学生购置鞋子、袜子,但廖乐年热情很高。
“现在,尽管全校只剩下七八个一二年级的学生,但他们还是在全县的‘六一'儿童节表演中获得三等奖。当时廖乐年还弄了一间电脑室,挨家挨户去叫村民来学习,一些人坚持下来,学会使用电脑,到县城找到文员的工作。”罗芸说。
3月16日是廖乐年来长教的10年纪念日,10年来,他影响了小学的每个角落。但受影响的远不止一所小学。
“等住宿的这批学生回去,我会到虎山中学给高二的学生上课。”下课后廖乐年告诉我们,因为这里聚集了全大埔最好的学生,如果能有效提高他们的成绩,家长就会改变观念,不用动不动就把孩子送到别的城市上学、高考。虎山中学的老师介绍,该校成绩前20名的学生,都在廖乐年的私塾里上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