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联播 >

[视频]【走基层·蹲点日记】为了南水北调:移民外迁 谁当领头羊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2日 19:2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NTV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排行榜 排行榜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37d081470fc54651aafdf84fc672f9e4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新闻联播):《走基层-蹲点日记》继续关注《为了南水北调》,湖北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当地有18万人因为库区蓄水扩容而成为了移民,这其中有10万多人留下内安,近8万人要外迁异乡。

  十堰市郧县,被称为是“小汉口”,当地有近6万人成为了南水北调移民。余嘴村被定为郧县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其中的61户要外迁到千里之外的黄冈。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首批外迁,谁来带头?

  因为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扩容蓄水,十堰市郧县余嘴村需要整村移民400多人,全村一大半村民都要外迁到600公里之外的黄冈市团风农场,一小半可以留在本地后撤内安。全村没有人愿意外迁,都希望能留下来。村里移民的第一责任人是村支书赵久富,按照住房在海拔172米以下需要外迁的标准,赵久富可以选择留下,但要搬到人生地不熟的黄冈,需要有人站出来带头走,他自己主动选择了外迁黄冈。

  对于外迁,赵久富最放心不下的是已经80多岁的父母亲,两位老人的说法是快落的叶子不能离了根,决定不跟儿子外迁到黄冈,选择留下内安,这意味着已经和儿子在一个院里住了几十年的老两口,从此就要自己照顾自己了。

  村支书带头外迁,陆续有61户村民在移民干部的动员下签了搬迁协议,外迁黄冈的日子定为2010年4月30日,搬迁的前一天,家家户户开始收拾家当装车。赵久富整理转交了全部支部工作记录和档案,最后一样需要转交的是这面村支部的党旗。他觉得党旗不能随便转交,需要正式交接。镇里的一名通讯员用DV摄像机记录下了当时的交接现场。

  赵久富把党旗交接给了留下内安的老党员,这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第26个年头,也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最后一天。2010年4月30日清晨,赵久福和包村移民干部一起组织移民上车。村民们扶老携幼陆续登上了客车,目的地是600公里外的黄冈。人人带花、车车披红,送行的队伍绵延几公里,沿途锣鼓声、唢呐声响个不停。

  移民们在周边的亲友都赶到了发车现场送别,到了这一刻,他们才感受到真的要分开和离别了。赵久富特意叮嘱移民干部,谁哭干部都不能哭,移民干部一哭,移民就更难离开了。

  让赵久富没想到的是,尽管一再叮嘱母亲不要来送行,老人还是拄着拐杖步行了5公里,来到了欢送移民现场。

  叮嘱其他干部不能哭的赵久富,上车后再也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泪水。

  离家的客车渐行渐远,那个叫余嘴村的家和过往几十年的生活记忆,自此都被留在了身后。余嘴村271名移民在那一天成为了郧县第一批搬迁的外迁移民。村看村、户看户,此后两年时间内,为了南水北调十堰市又有162个村7万多名移民陆续外迁他乡。他们曾经的家乡在2013年将变成蓄满清水的库区。

  村支书赵久富留下了党旗,带着对父母的牵挂,带领270多名移民搬迁到了千里之外的黄冈。为了缓解北方的水荒,为了中线工程能按时通水,调水源头7万多外迁移民割舍了最难以割舍的故土与亲情,他们鲜为人知的付出与牺牲,需要我们铭记与致敬。明天请继续关注“蹲点日记-为了南水北调”。

  (视频编辑:张贝龙 文字编辑:翟亚菲)

责任编辑:刘一

热词:

  • 走基层
  • 蹲点日记
  • 为了南水北调
  • 移民外迁
  • 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