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网络电视台(新闻联播):老百姓出门能唱歌、跳舞、进门能看戏、读书,各级文艺院团也走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基层群众表演,近年来,各地积极建设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广大群众共享公共文化建设成果。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艺术家正在教福建蓉中村的孩子们打鼓。
国家级的演员直接对这个村进行艺术帮扶指导,已经开展了好几回,为他们培养了多名文艺骨干,如今,一个小小的村庄,已经拥有锣鼓队、腰鼓队、管乐队等七个文化团队。
福建省在十一五期间实施“艺术扶贫”、“文化低保”工程,仅2010年福建省组织中央、省、市一级的演出团队到基层演出2000多场,文化事业费投入超过十亿元。
在云南普洱的磨黑镇,每到傍晚都是阿诗玛广场最热闹的时候,农民自编自演节目在这里轮番上演。
投资近四百万元的阿诗玛广场从去年建成后,普洱市一年间已经涌现出26支这样的演出队。像这样的村级文化体育广场,云南省在“十一五”期间就建成一千多个,群众业余文艺团队超过一万五千个。
在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文化站,每天傍晚都有山歌爱好者在这里练嗓子。
木洞镇文化站2010年建成,配置了图书室、文体活动室设施。重庆市已建这样的文化站800多个,村文化活动室近万个。
从2010年起,重庆市政府还每年购买2000场文艺演出,请群众免费观看。黄女士说,这一个月她就看了两场话剧和一场音乐会。
“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从2006年的68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28亿元。
国家发改委累计安排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超过200亿元,其中用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是“十五”时期的8倍,文化事业投入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向基层倾斜, 2010年西部地区文化事业费达到85.78亿元,占全国的26.6%。
(视频编辑:甄涛;文字编辑:李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