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各位市民,我们不是小岛的房客,我们是一家人,我们即使没有共同的背景,但我们的下一代有共同的未来。我“生于斯,长于斯”,受到香港栽培和恩惠,对香港,我一直怀感恩和报效的心,感谢大家给我机会。我明白到个人力量是有限的,但齐心就事成,香港有很多有能之士及有心人,只要大家目标一致,携手共进,就可以将香港建设成更繁荣、更公义、更进步的社会。
摘自梁振英会见传媒开场发言
据新华社电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结果昨天揭晓。现年57岁的梁振英获得689张有效票,当选为香港特区第四任行政长官人选。
选举投票于昨天上午9时至11时举行。主投票站及中央点票站设于香港会展中心。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1132位委员以无记名方式,就梁振英、何俊仁和唐英年3名合资格候选人进行投票。12时34分,香港特区选举管理委员会负责2012年行政长官选举的选举主任宣布,梁振英获得689票,得票超过600张有效票当选。整个选举过程在香港特区选举管理委员会及候选人的监票代理人、公众及媒体的监督下进行。
选举结果宣布后,梁振英举行记者会发表感言。他说,感激选委的信任和市民的支持,给自己在未来5年服务香港、服务市民的机会。行政长官工作非常艰巨,自己将稳中求变、迎难而上,以谦卑感恩之心,担负起这份重大责任。他表示,相信只要大家目标一致、携手共进,就可以将香港建设成为一个更繁荣、更公义、更进步的社会。
梁振英1954年出生于香港,1977年英国布里斯托理工学院毕业。1997年7月至2011年9月任香港特区行政会议成员,1999年7月至2011年9月任香港特区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召集人。他曾任香港特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委、秘书长,港事顾问,香港特区筹委会预委会委员兼政务小组组长,香港特区筹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职。2011年11月27日,梁振英正式宣布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第四任行政长官的任期自2012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
各方表态
曾荫权呼吁支持候任特首
本报讯昨天下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发表声明,祝贺梁振英当选第四任行政长官。曾荫权表示,政府会全力支援梁振英筹备新政府的工作,并呼吁全港市民团结支持候任行政长官,合力为香港再创美好将来。
曾荫权表示已经向国务院提交选举结果报告,并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梁振英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
曾荫权在声明中说,他会和本届政府全力支援梁振英筹备新政府的工作,并做好与下届政府的交接安排。当局已设立候任行政长官办公室,一切已准备就绪,今天全面正式开始运作。
他说,2012年行政长官选举是香港政制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今次选举能按照基本法的规定,顺利进行,再一次展现“一国两制”和“港人治港”在香港成功落实。
曾荫权同时表示,非常欣赏另外两名候选人唐英年和何俊仁及他们团队的努力和拼劲,期望他们能继续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贡献香港。
唐英年承认落败微博致歉
本报讯昨天下午,第四任香港特首候选人、香港政务司前司长唐英年通过其实名认证的新浪微博连发数条帖子,承认在选举中落败。他表示,“今天的落败并非终结”,自己会继续在不同岗位服务社会。
唐英年在微博中写道:“对每一位支持我的朋友,我衷心抱歉,我落败了!我恭贺梁振英先生当选。希望他能够用心执政,维护‘一国两制、高度自治’,多听民意,公平照顾每一个市民,尊重香港‘多元包融’文化,令香港走向良政善治,继续为国家发挥独特的贡献。”
唐英年表示,此次选举充满挑战,“我,犯过错。多谢太太、家人、朋友、市民给我宽恕,给我机会。你们,令我振作,令我坚持,令我可以在跌低后再站起來,继续走到今天,站在这里,跟你们说句,对不起,我令你们失望了。”
唐英年同时表示,经历此次选举洗礼,自己对服务社会的心更加坚定,“当我的民调分数跌至低谷时,仍有市民鼓励我、支持我,或许我不能记住每一个跟我握过手的市民,但我会记住,你们需要关注,需要更好的生活,我希望日后继续看见你们亲切的笑容。”
唐英年表示,自己会继续在不同岗位服务社会,“我会同大家站在同一阵线,争取五年后一人一票选特首,一齐去票站投票,投给自己真心支持的候选人!”
政策纲领
治港强调“稳中求变”
在竞选中,梁振英提出香港需要新希望、新气象和有效领导。他将自己的治港理念概括为“稳中求变”:即适度有为,扶助企业,改善民生。其政策纲领包括10个方面内容。
经济:制定全面的产业政策;拓展经济版图;创造优质就业;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改善营商环境;支援中小企。
人口:处理“双非”儿童问题;鼓励生育;充实本地人才;吸引专才优才;保障雇员权益。
房屋:增建公屋;改善基层居住环境;复建居屋;协助中产置业;促进楼市健康稳定发展。
土地:订定长、中、短期土地供应策略;增加土地供应透明度;必要时引入“港人港地”政策;加速新发展区建设。
教育:实施15年免费教育;中学推行弹性小班;增加专上、高等教育学额及宿位。
医疗:增加医疗开支;长者医疗券增至千元;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福利:重设扶贫委员会;扶助弱势社群;制定儿童及青少年发展政策;由财政拨备,成立养老基金。
环保及保育:建立可持续发展政策框架;节能减排;及早落实空气质素指标;减少废物;保育古旧建筑。
文化体育:成立文化局,制定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加强支援本地艺术家;设立体育运动专员,推动体育运动普及化及专业化。
行政及政制:维护核心价值;发展问责制;加强行政会议职能;扩大地方行政职能;广泛讨论落实双普选。
人物
当年警察之子变身政坛精英
“梁振英是香港市民推崇的那一类人:他出身贫寒,但通过不懈努力,事业有成。9岁那年,梁振英还在家里帮妈妈做胶花。到了43岁,梁振英已成为特区行政会议年轻成员。他是港人模范,热爱香港,情系祖国、关怀弱者。他同样也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大忙人其实也是普通人。”在《上海证券报》4年前刊发的长篇报道中,记者这样描述这位香港的政坛新星。
少时贫寒
据报道,与现任香港特首曾荫权一样,梁振英出生在一个警察家庭。
梁振英小时候,当警察的父亲每月薪金只有300多元,养活一家5口难免捉襟见肘。更难的是,家里当时还有“远忧”:警察退休必须搬出警察宿舍,而退休警察不得申请公屋。为了贴补家用,更是为了将来能有居住之所,家里决定前去附近的胶花厂领胶花和玩具物料回家加工。梁振英和姐姐、妹妹都要参与其中。当时梁振英9岁,下午到学校上学,其他时间则要干活:要么背着几十公斤的材料往返家里与工厂,要么与家人一起做胶花,每月有300多港元的收入。“就这样一直做了三四年,家里生活得以改善,并买了住房,我们终于熬过了做胶花的日子。”
“记得最后一次交完塑料花后,母亲将送花的最后一个袋子放入箱子收藏起来,说是要留给孙子。”这是梁振英的第一堂人生课:不畏艰辛,自食其力。
“家是香港”
1974年,梁振英赴英国留学,他靠半工半读维持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1977年,他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从英国布里斯托理工学院毕业回港。
“家是香港”这句颇为感性的话,正是梁振英第一本书的书名。当年在英国留学时,有海外机构欲留梁振英在英国,但他还是决定回港,他说,父母年事已高,要回到父母身边照顾他们。
1977年,梁振英获聘香港一家英资企业,并成为该企业200年来最年轻的合伙人。1993年,梁振英测量行成立。2006年,梁振英测量行与在英国上市的戴德梁行换股,梁振英成为最大的个人股东、亚太区主席。
1988年,梁振英被评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在香港,这一殊荣是奖励那些通过自身刻苦努力取得成就并对香港发展做出贡献的年轻人。
首提“内交”
在香港回归祖国的进程中,梁振英活跃的身影参与其中。1985年,香港基本法起草工作开始后,梁振英出任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1988年,他担任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当时年仅34岁。
1993年7月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委会宣告成立,梁振英担任预委会政务小组港方组长。1996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成立,42岁的梁振英出任筹委会副主任。“参与回归的全过程,为香港回归效力,亲历国家和平统一的阶段性成果,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和最难忘的经历。”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43岁的梁振英成为特区行政会议年轻的成员。
在香港,梁振英被视为第一个提出并坚持宣传“内交”的人。所谓“内交”,是指香港与内地的交往。作为香港专业联盟主席,梁振英鼓动香港10个专业团体5万多专业人才加强与内地交流,呼吁加强双方在专业人士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他不断组团北上,与内地对口单位互相交流。
酷爱园艺
梁振英是个大忙人。忙人梁振英更是个普通人,是儿子、丈夫、父亲。在《家是香港》一书中,多幅与太太孩子在一起的照片透露出浓浓的家的温馨。谈起家人特别是孩子,梁振英总是眉飞色舞:“这是作为爸爸的责任,三个小朋友只有一个爸爸,没有其他人能够代替!”
重视家庭生活的梁振英在公务和应酬的夹缝里,坚持挤出时间,更多地与家人在一起。“除非是十分重要的活动,我很少参与晚上的应酬。”梁振英说。
梁振英还酷爱园艺,他喜欢将种花的心得放到博客上,与同好者讨论“花的红色有几种”。他说,这实在是赏花的乐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