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强化科技支撑,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一是培育自主创新主体。做大做强10个行业工程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达到30家,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家,创新型企业达到300家。组织实施30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力争研发资金占GDP的比重达到1.6%。二是推进科技园区建设。加快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建设,引进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打造“北方智谷”。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和科技服务体系,科技园区新孵化和引进企业500家。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产品质检中心,增强重点产业和产品竞争力。建设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展览馆,构建龙江农业科技高地。三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健全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市场功能,科技成果省内转化落地500项,应用类科技成果应用率达85%以上,技术交易额实现7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
创新体制机制,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组建新闻传媒集团、演艺集团和文化旅游集团,推进市级和县级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划转,上半年完成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任务。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支持新闻传媒、出版发行、演艺娱乐、影视制作、网络信息、动漫游戏等产业发展。加强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区、龙江传媒产业园等1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形成多元发展的格局。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搞好省市县三级创业基地建设,实施万名创业小老板和小企业培育成长计划,充分释放民间投资潜力,减轻企业税负,解决企业融资难,支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力争非公有制经济增长16%以上。
扩大对外经贸合作,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提高国际大通道和口岸通关能力。推进同江铁路大桥开工,抓好重点口岸固冰浮箱通道建设,努力实现四季通关。力争开通黑瞎子岛口岸,力争开行哈尔滨直达海参崴“小国际列车”。优化对俄经贸结构。以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和中俄互办旅游年为契机,坚持“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引导加工贸易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扩大地产品出口。加快绥芬河保税区建设,推进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等境外工业园区建设,在边境口岸地区建设3-5家进口加工基地。扩大能源、资源类商品进口,实现落地加工增值。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巩固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开拓中东、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争取国家批准建设2-3家国家级外经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30家省级外经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办好哈洽会、绿博会、新博会等境内外各类经贸活动,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以上,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增长30%以上。
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林区经济转型。坚持“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矿产资源开发一点、保护一面、带动全局”,抓好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和“天保工程”二期实施,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抚育,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促进林区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搞好生态治理与恢复。启动实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项目开工率达到20%。加强农村污水、垃圾和面源污染治理,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植树造林3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6万公顷,治理“三化”草原1.4万公顷。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强化节能减排。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重点支持100项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和100项节能产业化项目。抓好机关节能和建筑节能,严控“两高”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0.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5%,氨氮排放量下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