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一是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依托粮食、石油、矿产、林木、煤炭等资源优势,引进战略投资者,打造龙头企业,促进资源深层次开发,“吃干榨净”出精品,提高附加值。食品、石化、矿产、林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25%、16%、30%和20%。二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以LED、云计算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钼、石墨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核电、风电、燃气轮机为代表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以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制造为代表的生物产业,以轨道交通、飞机及乘用车为代表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产业,以大马力拖拉机、水田高速插秧机、收割机为代表的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等,今年确定的项目将全部开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5%以上。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以金融、物流、旅游、文化创意、物联网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培育新兴服务业态。
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粮食总产力争1200亿斤。扎实推进“两大平原”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继续推进大水利、大科技、大农机、大合作,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新增和改善水田灌溉面积560万亩,新增旱田节水灌溉面积400万亩。提高现代化大农机装备能力,新组建200个大型农机合作社。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实施种子工程,良种化率保持98%以上。优化种植业结构,稳玉米、保大豆、扩水稻,保证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粮食总产量力争达到1200亿斤。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由单一研究“田间地头”向研究“田间地头”与“市场端头”相结合转变,由注重抓“产供销”向抓“销供产”转变,搞好产销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引导和服务农民直面市场,把利润更多地留给农民。实施品牌战略,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抓好100个亿元以上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大项目,新增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10户。依靠科技优化产品结构,农产品本地转化和精深加工率分别达到60%和35%。
坚持县域和城区并重,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立足县域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走产业立县之路,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林业产业化和经济外向化等发展方向,创办园区,招商引资上项目,不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尽快形成立县主导产业。力争每个县(市)都有省级重点产业项目支撑,力争在2-3年内都打造自己的特色产业园区。全省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增长16%。二是加快发展城区经济。坚持生产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依托区位条件,打造服务外包、信息咨询、专业培训等生产服务业;提升商贸、餐饮、娱乐、家政、社区服务等发展档次,繁荣生活服务业;依托主城区中心区域和城市综合体,发展文化创意、总部经济、金融保险、会展经济、楼宇经济等,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依托中心城区的科技园区、科研机构和骨干企业,培育高端制造业集聚区。三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深入开展场县、村企等共建活动,强化吸纳就业与人口集聚功能,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缩小城镇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