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定不移地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加快发展“十大重点产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经济社会呈现增长加快、结构转优、质量向好、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预计201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列入国家统计制度监测的10项主要经济指标,有7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济建设:GDP增长12%以上
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全省共建设产业项目超过4000个,完成投资2800亿元以上,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0%左右,其中445个省级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900亿元以上。全省投资亿元以上项目950个,100亿元以上项目4个。省市联手打造13个省级重点园区,落户园区项目170个,完成投资146.7亿元。产业项目建设促进了工业提速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700亿元以上,增长13.5%左右。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大重点产业”预计增长15%,其中,绿色食品、林产品加工业增长20%左右;煤化石化、矿产经济增长12%。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7%以上;旅游业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现代服务业增长1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粮食总产量达到1114.1亿斤,跃居全国第一。绿色食品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35亿元,增长45%。小城镇建设提档升级,完成投资203亿元,增长46%,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重大突破。公路建设三年决战胜利告捷,实现历史性突破,高速公路总里程近4000公里,位居全国前列;机场总数达到10个,居东北三省之首。投资157亿元,新建续建水利工程项目359个。植树造林36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5.2%,恢复湿地1000公顷。水土流失治理16万公顷,沙化土地治理45.9万公顷,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8200公顷。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3.5%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0.4%和2%。
改革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增加值增长16%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1%。进出口总额实现390亿美元,增长50%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其中,对俄进出口额实现185亿美元,增长1.5倍。
民生答卷:40件民生实事件件落实
省财政用于民生专项支出209.9亿元,增长29.3%,按可比口径占一般预算支出的33.3%,向人民群众承诺的4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保供稳价”成效明显。蔬菜种植面积664.8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增长35.2%,初步缓解了冬季蔬菜供应过度依赖外进的局面。省财政安排资金5.2亿元,对400万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发放物价补贴,减轻了物价上涨对基本生活的影响。
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7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8万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8%,低于控制目标0.22个百分点。
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86.87万套。省财政筹措配套资金30.79亿元,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86.87万套,当年竣工40万套,总量居全国首位。改造农村泥草房26.1万户,近90万农民喜迁新居。80%以上的重点优抚对象住房困难得到解决。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省财政投入奖补资金2.5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56所。投入5亿元,开工建设“校安工程”项目189个。完成标准化学校450所。下拨各类资助、奖励资金12.5亿元,资助学生76万人。吸纳18万农民工子女到城镇中小学校就学。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70.4%和50.5%。历史遗留的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全部纳入医疗保障范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标准人均提高13.2%,失业保险金标准平均提高58.8%。城镇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月人均241元和年人均1350元。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新建扩建县级医院101个、村卫生所10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个。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80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9%。城镇职工、居民医保以及新农合统筹基金政策内住院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7.4%、63%和70%,城镇居民医疗负担明显减轻。
“三供两治”取得新成效。投资139.9亿元,提高城镇集中供热、供气、供水和污水、垃圾处理能力;省财政投入6700万元,提高中心城市机械化清扫保洁和清雪水平,改善了人居环境,方便了群众出行。
社会管理得到加强。省财政安排资金5000万元,支持建设城乡示范社区200个,城镇社区达标率57%,农村社区启动率60%。深入推进“平安龙江”建设,刑事案件立案下降19.9%,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