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2日23时左右,神舟八号飞船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首次交会对接。目前,天宫一号已经调整好姿态准备交会对接,神舟八号在轨飞行一切正常。中国网络电视台将同步进行央视新闻频道直播及航天城现场直播。
![]() |
据悉,“神八”分别在第五圈、十三圈、十六圈、十九圈和二十四圈实施了5次变轨。每次轨控发动机开机时间以秒计量。
目前飞船已进入近圆轨道,确保“神八”在第二十八圈时进入和天宫一号直线距离52公里,轨道高差13公里的交会对接准备位置。
根据监测,“神舟八号”飞船目前状态可谓“耳聪目明”。“耳聪“即神八的天地通信畅通,而“目明”是指其用来寻找“天宫一号”的三只“眼睛”运转正常。 神舟八号“耳聪目明 身手矫健”
神八与天宫交会对接重要环节梳理:
天宫一号发射升空——视频回放:天宫一号发射全过程
天宫一号入轨——视频回放:天宫一号首次变轨成功 13圈时将再次变轨
天宫一号在轨运行——视频回放:天宫一号到达343公里交会对接轨道 运行稳定
神舟八号发射——视频:神舟八号将于11月1日凌晨5时58分发射
神舟八号入轨——视频:天宫一号迎神八 建立倒飞姿态完成对接准备
地面引导——即两个航天器都上天入轨后,通过地面测控站的引导,逐渐缩短相互之间距离。
自动寻的——在相距100公里时,“神舟八号”开始捕捉“天宫一号”,这是一个自动追踪、捕捉的过程,让“神八”通过几次变轨,缩短与天宫的距离。
最终逼近——当二者相距在100米到1米之间时,不仅要控制好相互间的距离、速度和姿态,还必须保持在每秒1米的相对速度内,以准备对接。
对接合拢——这时两个庞大的飞行器,在太空相距仅几十厘米,相对速度约每秒0.1米,横向相对误差不超过18厘米,才能严丝合缝地连为一体。
脱离——在进行过两次交会对接的实验之后,神舟八号脱离天宫一号,返回舱脱离轨道舱与推进舱返回地球。
【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一览】:
第一任务:交会对接
独家揭秘:天宫神八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全程(高清演示) (高清组图)
第二任务:“天宫一号”对组合体进行统一管理
第三任务:航天员驻留实验
第四任务:开展大量空间科学和应用实验
揭秘·技术:
神八对接天宫 相当于尘埃碰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飞船原总设计师、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飞船总设计师技术顾问戚发轫解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的过程称为交会;对接则是在交会的基础上,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两个航天器连接成一个整体。
通俗地讲,我国此次交会对接任务的实质就是:“天宫一号”以8公里/秒的速度在飞,“神舟八号”追上去,“天宫一号”对接口的4只直径为3.8厘米的电连接器的插头,必须在准确的时间内完成与“神八”对接口上4只插座的对接,无异于尘埃与尘埃的“碰撞”。
太空“穿针引线” 是个技术活
两者连接在一起,不仅严丝合缝,还要把液、电、气通上,收到“对得上,分得开”的效果。曾有专家说,这就好像上面放了一根针,底下用一根线,差了几百公里,最后要拿那个线去穿过那个针眼,非常困难。
这看似简单的对接成功,使得“神八”与“天宫一号”合二为一,成为名副其实的空间站。小小的电连接器肩负着牵一发而动全身,打造空间站“生命通道”的使命。因此,有人将这种电连接器比喻为“红娘”、“脐带”,还有人把它比喻为“桥梁”和“经络”。
在此之前,美、俄两国已掌握了这项技术,并多次进行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其对接形式也多种多样。但美国和前苏联早期在实施航天器交会对接任务时,都有故障发生,造成任务失败,甚至导致航天员伤亡。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升空成为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第二个里程碑;
2009年3月1日“嫦娥奔月”为国家航天事业在月球探测上树立里程碑;从1970年到2011年的41年中,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令世界为之骄傲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