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资金紧张”有望7月中旬结束

2013年06月26日 15:53 | 来源:央视网 记者:仲昭举 祝娟 | 手机看视频

核心提示:始于6月19日的银行业资金紧张问题,一时间被炒得火热。但实际上,中国的货币总量不但充裕,甚至有点多。加上中国金融市场对外界的“隔绝性”,震荡不可能持续太久。

专家:银行业应认真研究中央发出的信号

央视网:(记者仲昭举 报道)“眼下的资金紧张实际是资金错配导致的结构性资金紧张,并不是没钱了,而是钱没有出现在正确的地方。中国资金的总量并不少,广义货币M2存量(注:M2存量是指流通的现金+企事业单位活期和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达104.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8%。”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

所谓的资金错误配置,表现在资金过多地在金融市场上“空转”,通过影子银行流入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和民营企业,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导致实体行业部门的融资需求长期无法得到满足。

2013年6月,中国股市跌破2000点大关

2013年6月,中国股市跌破2000点大关

资金总量很充足

从几乎所有专家的分析中,人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从全局来看,中国目前的所谓“资金紧张”,根本就是个伪命题。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当前的资金紧张,实际是指有的银行短期内急需资金,表现为银行间可拆借利率的飙升。6月20日,银行间隔夜可拆借利率高达13.4%,创下中国有银行间市场以来的新高。

专家认为,诱发此次资金紧张的根源,反而是因为广义货币量很大,以及此前流动性的宽松。目前市场普遍认为,中国M2存量偏高,这给有关部门带来了压力。年初,央行制定了今年M2增长13%的目标,而当前的增长率是15.8%,偏离了将近三个百分点。鲁政委表示:“这正是此次央行进行货币纠偏的原因,让M2逐渐靠近年初的目标水平。但是,市场并没有跟上央行这种思路的转换,仍然认为央行会持续增加流动性,从而诱发了资金紧张。”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进一步解释说,热钱流出和央行货币政策的“按兵不动”,使得不少金融机构对于央行降准的预期落空,但它们没有及时、足额准备好本月到期资金的安排,导致出现了短暂的流动性枯竭。由此产生的市场紧张情绪,也助长了资金市场的利率飙升。

鲁政委与易宪容都认为,这次资金紧张的责任在于金融机构本身,与外部环境和国际环境并没有密切关系。鲁政委说,资金紧张主要归结于被调控者跟不上调控者的思路,一旦跟上之后就不是问题了。“目前的中国市场对国际上的不良因素是有隔绝能力的。”

专家预计,至少在6月底前,资金的市场利率仍然会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但是极端高位期已经渡过了。目前最乐观的预计是,7月中旬,银行间可拆借利率将回到可接受的正常水平。

从众多专家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此次出现资金紧张问题,就是一个来得凶猛、逃得迅速的“纸老虎”,在大势面前闹不出什么大动静。

眼下的资金紧张有望在7月结束

眼下的资金紧张有望在7月结束

央行冷静处理

此次央行在资金紧张面前表现冷静,认为目前市场的流动性处于合理水平。易宪容认为,央行对此事的处理手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管理层治理各项金融违规行为的坚决态度。鲁政委认为,当M2的增速回归稳定、接近年初制定的目标之后,央行应该会重新增加流动性。如果在这之前,银行间的拆借利率又出现了异常高位,央行也可能会出手相救。

对于近期金融市场的波动,有人担忧这可能是爆发危机的前兆。鲁政委表示:“目前的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可控的,当然对可能诱发的风险我们也要关注。监管者要确保政策调控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增强市场的信心。”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则表示,目前来看,发生一场广泛的债务危机的概率非常小。债务危机的爆发,一般需要经济下降、资本外逃、通货膨胀和货币紧缩等宏观经济条件来促成或催化,而中国当前基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高善文表示,对于本次所谓的资金紧张,应该看到其积极面。“目前央行的处理手法,可能暗含着告别过去几年经济增长模式的政策含义,并以此向市场传递清晰的政策信号。从长期来看,我认为这样的转折十分必要。”

------------------------------------------------------------

网络新闻联播封面报道《“资金紧张”有望7月中旬结束》20130626

No1:  专家:银行业应认真研究中央发出的信号

No2:  金融震荡这些天

No3:  一家香港银行的伤心记忆

分享
今日新闻聚焦
更多精彩推荐
联系我们
总监:吕正标
值班总监:郑根岭 索刚雷 徐学良 唐晓燕 段文博 张兰
采访主管:袁旻 冯晔
编辑主管:潘幸知 张奇斌

邮箱:cntvnews@vip.cntv.cn

860010-11020104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