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2012:
中国外交寻求“共赢”

“中国的外交不是小外交,是大外交,需要继续坚持理智外交。”

  总结2011年的中国外交,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时说,2011年是国际形势发生十分深刻复杂变化的一年。但中国同各大国关 系稳步发展;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努力维护周边地区稳定发展大局;大力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深入开展多边外交,全方位推进了我国与各方 的友好合作关系。

  正如许多分析人士评论的那样,中国外交“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策略并未发生变化,依旧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高层出访依然热络,多边外交、大国外交继续活跃,取得的成就卓著,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更多的国际承认。

  展望2012年,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更加为各方看重,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在不断上升。更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 是名副其实的全球大选年,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大国纷纷进行大选,大国关系面临重新洗牌。在这种局面下,如何平衡大国关系,实现互利共赢,对中国外交来说是一个巨 大的挑战。

  对外:平衡大国关系

  3月5日,俄总统候选人、总理普京继2000年、2004年后赢得了第3次大选的胜利。重返克里姆林宫后,普京将面临一系列外交 抉择。3月2日,普京强调俄美关系“重启”,这不只是“简单的广告词”,而且还有实际成果,如两国在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和俄罗斯入世方面达成的协议。但普京同时承认 受老观念和恐惧心理的影响,俄美关系的不稳定性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俄中关系对普京来说相对较好处理,只要保持和发展现有关系模式即可。中国经济增长不是威胁,而是一个敦促俄罗斯与中 国加紧合作的挑战。俄国需要一个繁荣和稳定的中国,而中国则需要一个强大和成功的俄罗斯。但同时,普京也称,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同中国的一切都不成问题,“仍然存 在这种或者那种波折。……我们将仔细关注中国移民潮”。

   中俄关系在中国大国关系中则是最稳定、内容最丰富的关系。2011年,中俄关系提升为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 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普京胜选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第一时间发去贺电,中方愿与俄方一道,进一步落实好未来10年中俄关系发展规划及各领域合作共识和协 议。

   法国大选4月展开,外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内受欧洲债务危机的牵连,现在的法国经济已经非常脆弱。失业率高企, 失业人数创下12年来的最高纪录。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对中国施援抱以很强期待,中法、中欧合作机会增多。无论对于法国经济还是维系欧盟,中国都将被期待在促进法国/欧 盟出口、协助欧元区稳定方面更为给力,更多应被视作法国大选年时中国的机会而非压力。

   美国11月也将进行总统大选,现任总统奥巴马将开展连任竞选。2011年胡锦涛主席访美开启了两国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 作伙伴关系,为中美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起点,但中美关系看起来却显得更加微妙。目前美国国债高筑、失业率居高不下,无论是现任总统还是其他候选人,都无法回避美国高 国债高失业的问题。对双方来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归咎于中国,继续对人民币升值施压。

   全球大选年时如何处理大国关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每逢一些重要国家大选,都 会对国际局势和国际安全造成一定冲击和动荡,形成“选举综合症”,有时选民的喧嚣和政治人物的胡乱承诺,甚至可能会转化为国与国之间或国际关系中的特殊紧张或意外 ,对此中国要做好准备。

  对内:为改革保驾护航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国际上特别是西方一些人指责中国外交强硬,国内一些舆论又说中国外交太软,外交部部长助理乐玉成 指出,中国外交顺应了世界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大势,不能简单地用“软”和“硬”来界定中国外交。中国人讲刚柔相济,斗争和妥协是实现外交目标的方式和选 项。

  事实上,中国外交另一大作用还在于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杨洁篪外长谈及2011年的外交工作时说,把为“十二五”规划良 好开局服好务作为全年外交工作的主线,全面推进外交工作总体布局,妥善应对各种国际乱局,积极引导国际体系变革,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在新加坡学者郑永年看来,中国外交的“软”与“硬”,与中国内部转型有一定的关系:今天的中国外部崛起迅速,内部转 型艰难;外部崛起常成为今天中国的亢奋点,而内部转型则每每成为今天中国的疑难症;每当内部转型艰难时,人们常有意无意地专注于外部崛起的成就或冲突,并由此淡化 了对内部转型艰难的关注。

  郑永年认为,中国内部维稳容易导致对外的简单求稳。所谓的和谐世界,也是这种对外求稳心态的某种体现。中国对外的一 味友善求太平,是造成外交在该强硬的问题上软弱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中国外交在某些应该缓和的问题上过于强硬。例如,在一些价值观方面和国际规则方面需要跟国际 接轨之处,中国没有进行扎实而细致的工作。

  早有媒体指出,中国虽然近年来先后提出“合作共赢”、“建设和谐世界”等主张,但这些理念只是对国际秩序的理想状态 的描述,没有说明世界应该基于什么样的价值达到合作共赢和和谐的状态,也没有提出达至该状态的路径,这使这一良好的原则无法更好地体现在外交实践上。

  核心: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去年9月6日,中国政府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明确界定中国的六大国家核心利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 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早在2009年7月,国务委员戴秉国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也曾概括出中国 的三个核心利益:一是维护基本制度和国家安全;二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三是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去年以来,中国在外交层面为此作出巨大努力。在困扰各方多年的南海主权问题上,阐明在南海问题上中国的核心利益是南 海诸岛以及周围水域,大大限制了中国在南海地区核心利益的地理范围。宣示核心利益,划出“红线”,有利于其他国家明晰中国底线,既可以更好地捍卫中国的国家利益, 也可能防止误判,降低冲突的可能性。

  在南非德班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第17届会议上,中方提出在一定条件下,中国对2020年后参加有约束力的国际减排机制持 开放立场,这为各国合作成功达成《京都议定书》的延续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维护中国利益的同时,做出的承诺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是2011年中国显示它作为负责任大国形 象的标志性举措。

  今年中国的周边环境继续保持向好趋势,但也出现一些新情况使周边环境复杂化。南海问题上与越菲的对立不断加深;2009 年撞船事件后日中关系恶化,几乎没任何改善;中国渔民刺杀韩国海警事件使中韩关系变冷;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突然去世……都使中国周边环境变得不稳定。而非洲苏丹的分 裂、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的垮台,也令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有所下降。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中国首先要协调好对外策略和对外行为中的“软”“硬”两方面,要注重内政和外交的平衡。在增进 互信,妥善处理分歧的同时,也要适度展示强硬。正如外交部长助理乐玉成所说,不能说动枪动炮才是硬,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分歧就是软。就像一个人有温和的时候也有发怒 的时候,一支军队有勇往直前的时候也有迂回周旋的时候。“该斗争的斗争,该合作的合作,该周旋的周旋。智慧比拳头更重要。”

  作者:文峥

本期目录

3月6日 外交转型:大国棋局

头条重磅

2012:中国外交需要继续保持“理智”

就像一个人有温和的时候也有发怒的时候,一支军队有勇往直前的时候也有迂回周旋的时候。“该斗争的斗争,该合作的合作,该周旋的周旋。智慧比拳头更重要。[详细]

人物访谈

赵启正:我的任务是向世界说明真实中国

观点评论

大国外交岂可轻易论“软硬”

中国从不盲目乐观,而是居安思危,对现实和潜在的“危”,心中是有数的,也是有准备的。如果哪个国家以为中国软弱可欺,“黄灯”并非不可能变成“红灯”。勿谓言之不预,到头来它自己是要倒霉的。[详细]

新闻背景

2011年中国外交报告

总结2011年中国外交,可以概括为外交为民卓有成效、大国外交有声有色、周边外交积极有效、妥善应对热点事件及峰会外交成果丰硕。[详细]

国际多边合作:中国外交的首选战略

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各国繁荣发展进程中,所展示出的正是主动融入国际社会开展多边合作,并敢于承担责任和愿意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国形象。[详细]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