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古文《登徒子好色赋》里曾有过这样一句话:“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这话放在十米台上的陈若琳身上也挺合适的,只不过应该变成“增一斤则太胖,减一斤则太瘦”,唯有将体重保持在46公斤,才最终帮助陈若琳拿到了这枚奥运金牌。
艰苦的减肥之旅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陈若琳曾经陷入成长的烦恼,她开始发育的身体显然影响了跳水生涯,为此,她曾经尝试过跳台改跳板,结果依然不理想。一度在退役和坚持的念头里徘徊的陈若琳,最终咬牙开始艰苦而漫长的减肥之旅。这其中坚持的痛楚,残酷的节食计划,只有她自己知道。
之前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时,训练局的餐厅菜品丰富,但是陈若琳的碗里却永远只有白菜、豆腐等素菜,有时候甚至一杯白开水就能顶一顿。原本爱吃零食的她,后来连这个爱好也戒掉了。近三年多来,陈若琳几乎就没吃过晚餐,每次队友们相约出去吃饭时,她只能自己待在房间里看电视,她甚至笑称,自己抵抗饥饿最好的办法就是睡觉,“因为睡着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其实对陈若琳来说,光减肥还不行,还必须将体重保持在一个恒定的状态。陈若琳的主管教练任少芬赛后介绍说,1公斤的重量对于一般人来说没什么,但是对10米台跳水运动员的影响很大:“如果她现在的体重再轻1公斤,动作的规格和质量又不一样。别说一公斤,你绑1斤的沙袋让她跳,她的动作变化就会很大。”
多一斤不好,少一斤也不好,陈若琳目前的体重,恰好控制在了46公斤。由于体重控制得好,她在本次奥运会十米台双人比赛的入水效果明显比此前好了,“体重对陈若琳很重要,前段时间减得不错,所以今天下午她的动作质量和入水效果都有了保证。”任少芬对记者说。
儿时的魔鬼训练
能够将如此残酷的减肥计划坚持下来,说明陈若琳拥有一颗坚韧的心,这在陈若琳小时候就表现出来了。
因为父母离异,陈若琳从小跟着外公外婆长大,过继给舅舅后,外公外婆也变成了爷爷奶奶。在爷爷奶奶心里,陈若琳打小就肯吃苦、不服输。还记得刚开始练跳水时,陈若琳体质还比较差,爷爷奶奶因此让她每天练习跑步,到她五六岁时,每次都能围着家附近的小学操场跑十几圈了。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每天不跑18圈不罢休。对于当时还在上幼儿园的陈若琳来说,18圈几乎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很多时候她都一边跑一边哭,但是当奶奶因为心疼而让她停下来时,她总是倔强地说:“我要跑,跑累了我哭哭还不行吗?”
除了每日18圈的固定量,陈若琳每个周末还会加量。爷爷每周骑摩托车回老家一趟,那时她就在后面跟着跑步,一个来回十几公里,她都会咬牙坚持下来。这样的“魔鬼”训练持续两年时间后,陈若琳终于练就了一副铁脚板,身体也比以前结实多了。而这一切,最终造就了她在“巨浪”(伦敦奥运跳水馆)的十米高台上,傲视众生。
赛后的旅游计划
夺冠之后准备如何庆祝?陈若琳说,等所有的比赛结束后,回国就要带爷爷奶奶去旅游,“最想带他们去丽江,那里空气湿润,风景美,有山有水,又有风土人情,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