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新闻周刊]视点:和谐的关系(20120303)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3日 23:1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NTV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排行榜 排行榜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3166e205fe57417c84546208e19c8b68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CCTV消息:近些年,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出租车行业在中国的大大小小城市当中发展得很快,但是由于起步的时候,相关的制度建设存在很大问题,后遗症也就愈发显现出来。近些年,围绕着出租车行业的新闻可一点都不少,在按了葫芦起了瓢的解决方式当中,深层次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然而本周人们得知,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联合宣布从今年3月起,开展为期两年的“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在字里行间,这个行业的相关改革似乎箭在弦上,一触即发。而与此同时,人们发现,两会之前,类似出租车行业这样的改革信号发出的可不少,比如山东,宣布从2014年起,非山东户籍的考生可以就地高考,这是真的吗?它将改革改变什么?今天的《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就来关注两会前发生的改变。就从山东的非本地生源高考说起吧。

    户籍之变

    【2月29日新闻播报:山东省今日宣布,将允许外省考生在山东参加高考,并与本地考生同样标准录取,这在全国还是首次……】

    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山东户籍考生均可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山东省考生享受同等录取政策。这一政策尽管要在两年后才正式启动,配套细则也尚未出台,但还是成为本周热议的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陈德展:山东省率先迈出这一步,一是更好的体现教育公平,二是让一些在山东工作的人才能给留住,让他们的孩子可以在这里直接高考,也有利于他们的生活稳定。

    多年来,打破高考和高校招生的户籍限制、保障所有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呼吁一直没有停止。但由于长期以来在招生中实行指标分配制,招生指标的分配又与地域和户籍挂钩,在什么地方参加高考,就需要在什么地方接受高中教育甚至初中教育。此次山东宣布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在获得赞誉的同时,也面临“难以复制”“难以推广”的尴尬。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山东本身是一个高考大省,高考竞争非常激烈,也就是说很多考生除非万不得已,是不可能选择在山东这个地方参加高考的,在北京、上海其他城市要想取消户籍限制难度是非常之大的。在教育资源不均衡,和高考录取指标不均衡的大背景之下,简单的取消户籍的话,它实际上可能会出现大规模高考移民的局面。要推进教育改革,就必须打破集中录取制度。如果说这个计划录取制度不存在了,那么与这个制度相结合的户籍报名制度也就不存在了。

    对数十万跟随父母到城市务工生活的农村孩子来说,薄薄一纸户口,是他们与城市孩子在教育资源上巨大的鸿沟,而这仅仅是不同户籍诸多差别中的一项而已。目前与户籍挂钩的个人权利有20多项,涉及政治权利、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各个方面,甚至还包括义务兵退役安置政策和标准、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等。2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各地的就业、义务教育等新政策不要再与户口性质挂钩。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李强:户籍确实在改革以前,过多的附着了社会福利和社会的意义,甚至有人提出这样的极端例子,比如说出车祸了,两个人被撞死了,一个人是城市的,一个人是农村的,赔偿不一样。我们将来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城乡一体化。既然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城市的公民和农村的公民大家都应该享受到一样的公共福利。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让就业和户籍脱钩,那就是自由迁徙,跟我们劳动市场的统一是密切相关的。至于跟其他的方面,也会把传统户口本上一项一项的权利把它剥离,你在哪里务工,你的小孩跟着你迁徙,在当地享受同等的、平等的义务教育,再有就是跟社会保险脱钩。社会保险应该是跟就业紧密相关的,而不是跟户籍相关的,如果说把户籍里面附加的东西脱钩了,我们就可以看淡户口本了。

    根据现行的户籍制度,13亿民众被划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公共服务也有相应的区分,数亿进城打工的农民无法享受城市医疗、社保等基本福利。尽管此次国务院的《通知》中,首次放开了地市级城市的户籍,允许农村务工人员获得中小城市的户口,但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放开户籍依然遥遥无期。“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差异需要填补,不同城镇间居民的权益也需要重新平衡,户籍之变,仅仅迈出了第一步。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李强:户籍改革绝不仅仅是农民的问题,户籍改革涉及到了每一个人的利益,让城市的人口和农村的人口他们都能够享受到同样的公共福利、社会福利。这个从一个国家来看,这是一个长远发展目标,这也是一个公正的社会。

    白岩松:不管你是不是在这上学,在这用了多长时间去准备高考,也不管你父母是不是在这工作,但只要你户口不在这,高考的时候你就得不远百里、千里甚至几千里回到户籍所在地去高考。不管这个过程当中有多少麻烦和不公平的辛酸泪,但政策就是如此无情。好在山东的破冰之举为这无情的政策撕开了一个口子,口子会越来越大吗?其实说到不合情不合理但一直沿用到现在的机制,出租车司机一定一肚子话要说,现如今的活是越来越难干了,给社会带来的冲击也越来越多,不要说拒载,各地出租车行业集体停摆的事就不止一次发生,甚至重庆打黑的缘起导火索当中都有出租车行业的身影。不过几天前,一个大消息出现了,也许这个行当要改革、改变了。

    尽管生产厂家最终愿意承担的哥们的全部损失,但司机们的焦急不安,却能让人们感觉到,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在出租车行业应该有着更为特别的意义。

    史师傅今年38岁,是北京的一名普通出租车司机。他有一个快十岁的儿子,每天送孩子上学后,清扫一下车辆的卫生,接下来,他就进入了自己8到1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

    史师傅:我收入就是2000块钱,而且还是在我不偷懒、我不生病、车不生病,家里没什么事的前提情况下。如果要是想保持四五千块钱,在短时间之内我肯定就得进医院了。

    史师傅是一个很注重自身外在形象的人,按他的话说,大家伙儿来北京,甭管是机场还是火车站,首先接触的就是咱出租车司机,咱得当好首都的城市名片。但现实情况是,2011年,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万元,收入远远低于这个数字的史师傅想当好这座城市的名片,显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史师傅:像2002年,我们能挣到2000多块钱,3000块钱,但是现在这十年过去了,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翻了一倍多,现在是3600、3700,但是我们这个收入受到油价、受到交通的影响,反而降低了

    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副所长 张车伟:出租车行业从过去一个超额利润的行业现在变成了一个挣取平均利润的行业,平均的利润份儿钱又占了很大一部分,劳动者收入相对来讲就下降了。

    史师傅:其实我没次交完份儿钱也是发誓、立志,我下个月也要怎么怎么干,每天几点几点出车,每天工作多少小时,不拉多少钱不回家。但是有的时候我看堵车我就烦,我真的不想拉了,有招手的,全都招手的,晚上五六点钟国贸那打车的人都站到马路中间去等,但是没法拉。

    从早上8点到现在,除去史师傅为了躲避晚高峰回家休息了两三个小时,他的工作时间已经超出了8小时,但他算了一下,今天的收入刚刚够油钱和份钱,所以他还想再跑一会。

    史师傅:好多司机常年劳累,积劳成疾,有的猝死在车里面,非常惨的,家里边都是有上学的孩子,有高龄的父母,甚至有的是爱人都没有工作,家里边的顶梁柱,顶梁柱一旦塌了,他们这家庭就垮了。 

    问:公司里面给咱们上的保险?  

    司机:对,保险都有。

    问:养老保险?

    司机:五险一金。

    司机:应该就是普通的基数吧。

    司机:像我们身边有年龄大的,面临退休的司机,他们退休以后,现在可能也就能够拿到1600、1700,30多年工龄,应该是最低档。

    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副所长 张车伟:这个行业是中国现在劳动强度最大的,对于劳动者的身体损害也是非常严重的一个行业。这样的从业人员拿相对高的收入,本身他是不可能的。但是他是靠比别的行业劳动强度更大,靠加班、靠延迟工时来实现的这样一个收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是相对的低了。

    史师傅:6.8万辆出租车,将近11万名从业人员,但是我们这11万人过的都不快乐,其实也是穷昏了。看我每天嘻嘻哈哈的,就是穷昏了。像刚才一乘客问我,你们挣的这个钱数连衣服都没法买,我说可不嘛,我说我穿的衣服都是十年起的,我的皮夹克穿了17年了。

    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副所长 张车伟:它是一个垄断的行业,但是垄断的利润既没有被国家拿走,也没有被劳动者分享,这个利润如果被国家拿走,然后用于全体的人民,它是合理的。现在问题是说,这个垄断的利润流入了部分的人群,被这些人群所占据,我觉得是现在这个行业急迫解决的最大的问题。

    史师傅:其实我们这个行业工作比较弹性,我们自己想休息就能休息,只不过好多司机舍不得休。份钱压力也大,而且多想多挣点,谁不想给自己孩子上好点的学校?创造点更好的条件?

    白岩松: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城市当中出现出租车是新鲜事,而当时的出租车司机也被认为是高收入阶层,是很多人羡慕的职业。但是慢慢地,出租车司机开始被叫成的哥,随着称谓的变化,他们也慢慢不再是高收入者,变成中等收入者甚至慢慢很多人变成低收入者。而且没白天没黑天,没星期六、星期天,这个群体的心态在变,而很多相关的机制调整却没有跟上,问题显得更多,而直接的,我们也开始成为受害者。打车在很多城市里越来越不容易,显然一个群体或一个行当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相关的改革却停滞不前,不出问题才怪。其实,出租车行业只是众多类似行业的一个缩影。社会保障、和谐关系的相关改革与调整也就提到了时代的台面上。

    聚焦社会保障

    2012年3月2日,人民网,编辑们刚刚结束了今年两会的热点调查,超过155万的网络投票中,“社会保障”话题高居关注度榜首。

    人民网要闻部主编 常红:这是首页,首页是从20个问题里选出你最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这是最后上榜的十大热点,社会保障排在第一位,25万网民。

    人民网2012两会调查,由《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与人民网共同推出,2月7日调查上线,短短一周之后,社会保障的关注度便已升至榜首,并且一直保持到2月29日调查结束。

    人民网要闻部主编 常红:(2月) 20号我们推出第一篇报道,就是现在社会保障问题排在第一位,网友希望取消养老双轨制,希望提高养老金涨幅,这是我们第一篇报道的题目。

    在人民网的两会调查中,每个热点话题都设置了分支选项,社会保障方面,大家突出的意见集中养老金的“双轨制”,也就是企业退休金显著低于公务员事业单位退休金。一位工作了30年的出租司机,退休工资仅仅是1千多元,而一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企业高级工程师,每月退休金可能还没有公职机关的退休司机高。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中国人民大学 郑功成教授:社保是一个大的概念,一个养老保险,涉及到老年的经济来源问题;第二医疗保险,涉及到疾病保障的问题;第三社会救助, 社会保障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财富分配机制。近两年来大家知道,收入差距太大,贫富有两极分化的现象,其中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比方说有养老金的跟没有养老金的老人,他的老年生活是有天壤之别的,你一个享受很好医疗保障水平的人和一个没有医疗保障水平的人,一场疾病可能就会造成两个世界。

    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如果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时贫富差距过大,可以加大社保投入,改善民众福利,从而缩小实际的贫富差距。在中国,代表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早在2000年就超过了0.40的国际警戒线,达到0.412.此后十余年,国家统计局再也不曾公布新的数字,但学界普遍估计,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应该在0.45以上。

    郑功成:在国际上从一些工业国家的经验来看,如果初次分配的收入差距比方说以基尼系数为准,如果超过了国际警戒线,比方说到了0.5,如果你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的,它能把它降到0.3几,所以社会保障在一些发达国家它占的比重有多高呢?有的福利水准高的国家,可能整个GDP里面的30%,或者25%以上是用于福利的,那就意味着这个财富蛋糕里面1/4,甚至1/3是拿来大家共享的,这个当然每一个人都能够合理分享了。在我们国家这个指标目前还是7%左右。

    2012年1月21日新闻:我国将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也是国家连续第八年上调养老金。

    解说:最近几年,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社保体系建设,企业离退休人员工资逐年上涨,城镇无业居民医疗和养老保险逐年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了95%以上的地区,而农村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55元退休金的新农保制度,也将在今年底覆盖全国。所有这些努力,设置了一个基本的社保底线,但要做得更好,显然还任重道远。

    郑功成:像财政,财政我们知道应该是纳税人的钱,叫公共财政,公共财政一个非常显著的标志或者主要的标志就是怎么样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反馈于民,财政里面在福利国家来讲,通常是50%左右,一半是用于搞社会保障,搞福利的,在我们国家这个比例很低,目前应该还是百分之十几。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一定要把社会保障当成是让全民合理分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很重要的制度安排来对待。

    白岩松:一年一度的两会又开了,有很多具体的事儿要就事论事的讨论和改变,但是透过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事儿,背后的深层次变革其实更是重要。中国又走到了一个新的路口,好的是,无论出租车行当还是非本地户籍高考的问题都拉开了一种改革和变化的大幕,但愿这是春天里人们期待的心声!

责任编辑:刘一

热词:

  • 央视网
  • 视频
  • 点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