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这是份良心活(走基层·一线见闻)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0日 05: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据哈尔滨市民政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该市目前养老护理员的缺口大约在六七万人。李江华就是养老护理员队伍中普通一员。记者实地体验她的工作,体会和品味了这个行业的艰辛和无奈。

  白天“哄小孩” 晚上“起三更” 

  2月7日,冰城哈尔滨。早上整个城市被寒风拉抻得格外倦怠。凌晨4时,李江华就从被窝里爬了出来。10分钟,她自己梳洗完毕,一天的工作开始了。帮老人们洗脸,擦手,清洁口腔,换尿不湿,擦身——这套动作,她每天早上要重复做10次,得花上3个多小时。

  7时45分,李江华开始一个个给老人喂饭。全都照顾好了,自己才能吃早饭。

  今年52岁的李江华只有小学文化,几年前从农村老家出来打工,“我年龄不小了,也没什么技术,不得已选择这活儿。”

  李江华所在的哈尔滨市南岗区一家民营老年公寓里,收了50名老人,其中32名生活不能自理,护理员只有3个,每天忙得团团转。“人手不够,我们基本没有假期,老人们一刻也离不开人……”李江华无奈地说。

  “李大娘,张开手,哎,对了,就是这样!”李江华张开自己满是皱纹的手,对躺在床上的老太太比划着,老太太颤抖而顺从地照样子做了。“好,真乖,表现真好!”李江华边哄小孩子似的夸着,边用温毛巾擦拭着老人瘦骨嶙峋的手。

  李江华说自己其实是个很爱干净的人,刚开始真不适应,“有时替老人清理好屎尿,换好尿不湿,擦好身子,我连饭都吃不下了。后来,慢慢就习惯了。”

  其实,晚上李江华也睡不踏实,“正常时,我每天晚上至少得起来两次,因为有老人大小便失禁,得给清理。累了一天,有时真是起不来呀,可一想老人尿了,就那么湿一宿,心里过意不去。” 

  “护理就是一份良心活。”这是李江华和同伴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其中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也浸渗着朴实的良善。

  人员严重短缺 运转举步维艰

  “我们这家老年公寓原来有5个护理员,前一阵走了两个,一直招不上来人。现在不能动的老人有32个,我负责照顾10个,10个老人都需要24小时特别护理。”李江华说。

  干了5年养老护理员,李江华和同伴都得了不少职业病:晚上失眠,阴天时关节痛,腰肌劳损。有些老人老年痴呆严重,不明白事儿时就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李江华胳膊上现在还有被抓伤的痕迹……

  辛苦干了一个月,李江华拿到的也只有2000元,这还是去年4月刚加的,之前也就1500元。“在这儿,我和另外两个大姐干得最长久,因为我们都是离婚的,没有房子,又要供孩子上学,又要给家里的老人寄钱,没办法”。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护理员行业人员严重短缺。

  根据《黑龙江省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护理员与自理老人比例1∶5至1∶10;护理员与半自理老人比例1∶3.5至1∶5;护理员与不能自理老人比例1∶2.5至1∶3.5;护理员与完全不能自理和瘫痪老人比例1∶1.5至1∶2.5。

  据介绍,目前哈尔滨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共住有老人445人。如果按照规定的最低要求计算,该院应至少配备52名护理人员。但该院护理员仅有近20人,因为特别难招,养老护理员短缺的程度几乎让该院举步维艰。

责任编辑:孙人民

热词:

  • 李江华
  • 基层
  • 老人
  • 养老护理员
  • 尿不湿
  • 大小便失禁
  • 老年痴呆
  • 养老服务机构
  • 腰肌劳损
  • 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