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本报南宁2月17日电 (记者庞革平)面对能源制约、欧债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广西柳州市利用市场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目前,柳州市正式启动“十大工业结构调整工程”,以进一步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升级转型。
根据近日颁布实施的《柳州市“十二五”十大工业结构调整工程总体工作方案》,柳州工业经济的调整方向和重点是:将围绕汽车、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巩固提升,实施“汽车整车升级工程”、“汽车零部件提升工程”、“工程装备制造业基础元器件优化工程”、“钢铁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工程”。力争到2015年,这三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均超过1000亿元,其中汽车产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
“围绕新支柱产业发展壮大,我们还大力实施‘化工产业延伸工程’、‘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壮大工程’。”柳州市委书记陈刚说,柳州将重点推进柳化“年产20万吨烧碱和聚氯乙烯工程”、方元电力“热电联产”、银海铝业“年产35万吨高精度高性能铝合金板材”等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加快发展壮大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到2015年,这两个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均超过300亿元,将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企业的技术和产品质量升级,关键要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柳州市市长郑俊康说,为此柳州将积极实施“工业‘智造’工程”,大力促进信息化和工业融合,增强企业活力。到2015年,全市将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争创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50个;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将在9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中90%将实现管理信息化,60%实现产品设计研发和流程控制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