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每天对桶垃圾"检拣捡" 一位小区垃圾分拣员的工作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25日 14:3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东方网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新春佳节,全市1000多个“垃圾分类”小区迎来“大考”,垃圾有没有被细拣细分?市民的“环保意识”到底能得几分?

  连日来,记者或是走进居民家中,或是当一回分拣员、环卫工人,以亲身体验的方式全面接触垃圾分类减量的每一步。

  本报记者金旻矣钱俊毅去年4月底5月初,上海在住宅小区试行垃圾分类,许多试点小区都设立了“垃圾分拣员”,负责对公共垃圾桶里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把好垃圾出小区前的最后一道关。大年初一上午,记者来到杨浦区新江湾城的“建德国际公寓”小区,跟随分拣员走了一遭,体验艰苦的分类工作。

  分门别类堆放

  上午11时,在建德国际公寓的垃圾房里,来自安徽的分拣员杨培海像往常一样忙碌着。记者看到,在小区路上和小压站里,各色垃圾桶种类繁多:黑色桶是“其余垃圾”,棕色桶是“厨余果皮”,红色桶是“有毒有害”,绿色桶是“玻璃”。此外,“建筑垃圾”“大件垃圾”“树枝枯叶”等都有专门的堆放区域。

  电瓶车是他的运输工具,每车能装2个垃圾桶;带手柄的弯钩是操作工具,靠它才能扒拉、扎破塑料袋。不一会儿,老杨把2个堆得满满的垃圾桶运到小压站,“这两天过春节,厨余垃圾变多了,平时每天7、8桶,这几天要有10来桶。”把桶里的垃圾倒在压缩机前,记者跟着他开始蹲着分拣。

  “在外面已经粗分过了,进来还要再做一次细分。先把‘异类’都挑出来扔在平板箱里,再推到每个垃圾桶前扔掉,这样省力些。”老杨熟练地扒拉着,不时指导记者:“塑料袋里有瓶子,要把袋子戳破、撕开。油漆桶要扔在有毒有害桶里,玻璃瓶要捡出来,小心,别被缺口扎破手!”

  一桶垃圾分拣完,老杨将干垃圾倒进压缩机,又把平板箱里的各种垃圾分门别类扔进各个垃圾桶,这样才算完成。“昨天晚上居民放烟花,待会儿要把扫来的烟花盒也做一下分拣,里面的泥土和碎屑都要倒出来。”他说。(下转A4版)

  分类要靠自觉

  老杨说,小区原本有28个垃圾桶,去年实行垃圾干湿分离后,又增加了28个,工作量一下子加大了。每天早上7时到岗,他要对每个垃圾桶进行检查、清运、分拣,一直忙到下午4时多还没个停。当垃圾分拣员的补贴是每月300元,再加上保洁员的基本工资1280元和集体卖废品分到的几十元,每月收入还算可以。对此,小区物业经理薛明荣表示,为试行垃圾分类,小区从去年起多招了一个保洁员,与老杨一起负责垃圾分拣。“每天要处理56个桶,虽然并不是每桶都装满,但时间还是挺紧的,不可能做到分拣得很干净。有时袋子里有少量的果皮也来不及清出来。另外,有些垃圾袋是深色不透明的,分拣员不可能做到打开每个袋子检查是不是有厨余垃圾,所以分类还是要靠居民自觉。”老杨说,刚开始时能做到分类的居民不多,正确率也一般,有时连分拣员都搞不清楚怎么分。“现在好多了,正确率估计能达到三四成,”虽然这不算一个很高的数字,但他很乐观:“肯定会越来越好的,养成习惯需要时间,慢慢来!”

责任编辑:杨华龙

热词:

  • 垃圾分类
  • 小区物业
  • 垃圾进行
  • 有毒有害
  • 新江湾城
  • 大考
  • 建筑垃圾
  • 玻璃
  • 环保意识
  • 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