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早报讯 上海隆圣投资创下私募行业最新纪录,该公司在2011年最后一天突然宣布旗下所有四只产品全部清盘。
据了解,隆圣投资注册地上海,公司掌舵人王贵文曾为“公转私”较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王贵文担任嘉实主题精选的首任基金经理。
目前记者打开公司网站,竟被安全卫士阻止,并提示“您正在访问的网站为欺诈网站”,可见这家一度以“主题投资”主打产品的公司已经彻底从私募界将自己抹去。
回顾王贵文的业绩,他也是公募基金曾经的明星基金经理之一。2000年8月至2003年1月,王贵文担任大成旗下混合型基金基金景业的基金经理,在此期间净值增长5.2%,排名第2。而在王贵文担任嘉实主题精选基金经理期间的一年中,基金净值增长175.9%,当年排名第7。
据了解,隆圣四只产品去年平均跌幅超过20%,处于后三分之一序列,虽然产品合同中并未设置强制清盘线,但王贵文仍然坚持全部清盘。有圈内人士分析,王贵文牛市末期进入私募界,期间产品净值几乎都在1元下方,而去年业绩不佳或是个导火索,持有人压力可想而知。另外,连年亏损导致以“业绩提成”为主要收入的公司难以正常运转。
对于隆圣投资果断的壮士断臂虽不便评论,但这项纪录只是近一年来私募基金业的一个小小缩影,行业生态备受市场考验。
据海通证券统计,2011年共有211只阳光私募基金终止清算(包括结构化与非结构化产品),而其中45只属于提前清盘;相比之下,2010年全年仅有82只基金终止清算,13只属提前清盘。
毫无疑问,去年市场拖累的不仅是公募基金,竞争更加残酷、市场化程度更高的私募基金或许才是血流成河的典范。
“私募基金并非没有竞争力,只是弱市把行业竞争加速淘汰机制提前了。私募基金要包办选股与择时,并以绝对收益为目标,市场淘汰一部分人很好理解,这会推动行业向更纯粹的方向发展。”一位私募投资经理认为,主动选择清盘虽属无奈,但行业一定不是悲观的。
据《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