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日前,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全球十大最值钱奢侈品牌榜”中,茅台排列在世界著名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爱马仕和宝马之后,名列第四。这表明,茅台酒已与寻常百姓“拜拜”,飞入豪门了。
近年来,茅台酒价格不断攀升,53度飞天茅台和五星茅台都已卖到2180元/瓶,而在2011年初,这两款酒的价格均为1280元/瓶,短短一年时间疯长了80%左右,而且继续保持着上涨的态势。
如此高价的酒,一般百姓是享受不起的,只能望茅台兴叹,但是茅台却是“供不应求”,紧俏得很。谁在消费呢?有资料显示,70-80%的茅台产量用于特供、团购及部分企事业单位、经销商的供应,只有20-30的供应量才通过专卖店渠道到达终端市场,而到达终端市场的酒也大多是被用来送礼。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那些享受“特供、团购”一类待遇的人,大多花的都是公款,茅台再贵也不在乎,而且是越贵越能体现“身份”和“品位”。正是这种缺少遏制的公款消费,成为推动茅台飞涨的一个重要原因,以至让它登上了“奢侈品牌榜”。
在正在举行的上海“两会”上,有众多人民代表建议,上海带头在公款消费中明确禁止喝茅台,各级纠风部门也应把禁止喝茅台列为检查内容。这个建议是吻合反腐败精神的。当前的“三公消费”,内中问题多多,群众反映强烈。国务院法制办于去年年底公布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要求政府各部门“不得采购奢侈品”。禁止公款消费已经成为奢侈品的茅台酒,无疑有会利于遏制公款的挥霍浪费之风,促进廉政建设。
对这一建议,大家是赞同的,也有一些人觉得,这是“治标不治本”,作用不大。他们认为,不从制度上加以管理,今天你不让喝茅台,他明天可以喝也上了奢侈品牌榜的五粮液,甚至去喝更贵的品牌洋酒。反腐败,正风气,要建立长效机制。这一看法是有道理的。解决公款消费中的挥霍浪费乃至腐败的问题,必须“治本”,方能断根,否则确是会今天撤下了茅台酒,明天又端上了五粮液,换汤不换药。
不过,“治本”并不排斥“治标”。“本”和“标”是相互相成、相互作用的。“标”源于“本”而影响“本”,“本”作用于“标”而制约着“标”。单治标不治本,当然不行;但是,在治本的同时又治标,却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拿公款消费来说,一方面建立建全严格的管理使用制度,不容任何人违反,这是“治本”;同时,又对出现的各种违反管理制度的现象,不放松地一一查处,进行“治标”。如此标本兼治,双头并进,会比单打一收到更好的效果。
由于治本的问题不是一时就能完满解决的,通过治标先把冒出来的突出问题加以解决,也有利于治本工作的推进。要想处理一锅沸滚的混水,扬汤止沸自然不如釜底抽薪,但当“薪”一时难于完全“抽”出,用“扬汤”来“止沸”,也不失是个有益的做法。看问题宜全面辨证些,不要片面绝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