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相信每天走进北大壶滑雪场时,大家都能够广播中传来竞委会工作人员宣读天气实况的声音。这些气象数据的播出背后,离不开气象服务人员的辛勤劳动。8日,记者从吉林市气象台了解到, 为了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吉林市气象局制订了《“十二冬会”高影响天气应急预案》,省局卫星通信指挥车、移动风廓线雷达车,吉林市气象应急指挥车也全部开赴北大壶现场,实现了 VPN、3G和卫星通信三种备份方式。移动风廓线雷达车每天24小时不停传输数据,为预报提供准确依据;吉林市气象应急指挥车每天在冬运会吉林赛区组委会指定地点随时待命,并做好了冬运会雪上项目气象应急响应的各项准备。
据了解,十二冬会期间,每天清晨5点左右,天还没亮,预报员就开始分析各种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产品、风廓线雷达和实况监测数据,紧张而有序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6点40分,开始与省气象台进行早间会商,会商结束后,预报员除了制作吉林市和北大壶滑雪场未来3天天气趋势预报、交通沿线预报服务、城市安全运行气象服务、重点旅游景区气象服务、索道安全气象服务等预报服务产品外,还要结合当天不同赛事服务需求制作各赛场逐小时精细化天气预报,包括天空状况、气温、风向风速、相对湿度、雪温等气象要素,直到下午4点钟左右,才能结束一天长达11个小时的工作。
高山滑雪对气象条件要求很高。为了满足服务需求,确保数据传输顺畅准确,监测网络组工作人员不顾户外凛冽寒风,每天对北大壶滑雪场新建的8套7要素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和1套固态降水自动监测站进行维护。早上8点开始,他们通过便携式自动气象站监测系统,根据不同赛事需求,通过彩色文字材料、飞信、QQ等方式每间隔半小时或1小时报送1次实况数据,其中越野滑雪赛前分别提前2小时、1小时、半小时、15分钟、5分钟提供实况数据;遇到雪上技巧、空中技巧等赛事举行,他们还要坚守在各个雪道,迎着寒风,手持对讲机,与驻守在北大壶滑雪场气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对话,通过空中电波传递实况监测数据,并现场登记到彩色气象服务模板上,直接提供给裁判,有时在户外一站就是3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