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再刷新高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6日 04: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本报综合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本报综合消息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在资本市场表现欠佳的2011年,银行里的理财产品卖得如火如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占据市场,成为老百姓甚至部分机构的避风首选。

  对于即将到来的2012年,业内人士认为,银行资金尚未松绑、政策监管日趋严格,银行理财产品2011年的火爆盛景将趋于平缓,日益规范。

  高速发行或将趋缓

  “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总数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发行总数将超过2.2万款,比上年增长65%。”日前,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罗志华在接受采访时说。

  虽然发行数量创新高,但是被动型银行理财产品增长迹象十分明显。“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大,主要还是与信贷规模受控、存款压力增大等情况有关,这种情况在2012年将会相对趋缓。”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近日在个人微博上写道:考虑到春节因素以及今年年初公开市场到期资金的大幅减少,央行近期有可能再降存款准备金率,而且不排除一次降低1%的可能性。

  郭田勇表示,2012年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来说,是调整的一年,就未来而言,资金面会相对松动,信贷投放较2011年会相对有所提高,以“拉存款、放贷款”为目标的部分理财产品量会相对减小。

  据分析研究发现,除2009年外,近年来的银行理财产品一直保持了高昂的前进势头,基本上增幅高达60%-70%,甚至翻倍。

  政策频出日益规范

  2011年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得以继续高速发展的一年,也是被大力规范和整顿的一年,不仅投资风格逐渐趋于稳健,而且营销行为也日趋规范。

  “2011年8月,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从营销环节上为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制定了规矩。

  “2011年12月没有出现很多揽储的现象,继银监会按日考核银行存贷比指标,节点到期冲量的现象有所减少,整体表现相对平稳,而2012年这种情况会成为常态。”北京格上理财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端义对记者说。

  被动理财有待创新

  尽管不断改善并日益规范,目前的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路仍走得比较被动与狭窄。

  首先是发起被动。展望未来银行理财市场,郭田勇指出,目前国内的理财市场正在兴起,银行理财未来的战略转型方向是做财富管理,就目前来看,这方面的功能还是比较弱,银行理财的发起普遍是在被迫的情况下,贷款不能贷或存款要流失。未来的银行理财应该有一个化被动为主动的过程,在产品的研发能力、团队建设、人才引进、营销渠道,包括外部监管,进行一些改进。

  其次是功能不全。据悉,目前的银行理财募集资金的投资品种日渐单一,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少量工具,仍旧缺乏创新,理财产品同质化较为明显,针对部分产品的把握仍有欠缺。

  罗志华认为,随着理财业务的发展,私人储蓄产品向理财产品转换已经成为大趋势,部分商业银行将面临利差收窄和消失的威胁。

  因此,摒弃传统和简单的同质化理财产品供给,为个人理财客户、私人银行客户、机构理财客户提供包括固定收益型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个性化、综合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努力增加客户忠诚度和黏性,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竞争手段,成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方向。

责任编辑:李中国

热词:

  • 理财市场
  • 理财业务
  • 财不理
  • 银行资金
  • 理财顾问
  • 发行数量
  • 银行存贷
  • 商业银行
  • 刷新历史
  • 资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