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1日 13:3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如今一毛钱能买到什么?常州一位市民近日在市内一家医院给孩子看病时,仅花了一毛钱,孩子就痊愈了。这个“一毛钱处方”被病人家属誉为“世界上最便宜的处方”。
网络上似乎对“一毛钱处方”给予了一边倒的高调认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现实中的这个“一毛钱处方”,“一毛钱处方”能否治疗受伤的医德,“一毛钱处方”能否治疗看病贵这一顽疾?
6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医改专家组成员、济宁医学院党委书记、附属医院院长武广华和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主播郎永淳做客“复兴访谈”,共同探讨由“一毛钱处方”引发的种种思考。
以下为访谈实录:
以药养医是医疗行业趋利现象之源
主持人:其实我们觉得这位医生是在做份内的事情,开很少的药把病人治好是医生的职责。现在大家对于医生行使天职觉得特别惊讶,武院长觉得造成这种惊讶的原因是什么?您觉得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武广华:改革初期以药养医这样的医改方案出台后,导致了医疗行业出现了一些趋利现象。大家在医院看病,感觉无论大病小病治疗的价格都比较贵。这里面有几个原因,一个是本身可能药价就高,大家都知道药从出厂到医院卖给病人之后,价格确实是提高了很多;第二个是很多病人看病的时候,大部分药费由个人负担,也就是社会保障给他们承担得比较少。这两方面加起来之后造成看病比较贵。再加上一些过度医疗,还有一些没有证据的医疗,这种现象让社会对医院意见比较大。这个“一毛钱处方”,是老百姓渴望或者是整个社会都希望实现的一个梦想。所以,在目前大众普遍感到医药费高的情况下,出现了这个现象,大家都感到惊奇。
主持人:您刚才说药从出厂到患者拿到手,中间要经过很多过程,价格和出厂时不一样也是正常的,但是药价过高就不正常了。这个患者家属依照以往看病的经验带了500块钱,那两位平时去医院比如看个感冒、拉肚子等等的小病,身上会带多少钱呢?
郎永淳:您刚才说带500块钱看病可能是目前很正常的情况,但是30年前恐怕不是这样的。我记得90年代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其实已经有相当昂贵的药出来了,但是一位老大夫给我开了很普通的药治好了我的十二指肠溃疡。我当时身上带了100块钱,挂号费是4.5元,药费是3元。我当时作为患者就产生一个疑惑,为什么他没给我开到100块钱的药,这么便宜的药疗效好吗?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之后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因为推行了某种政策,然后在经济社会,人的思想可能会出现一些一系列的偏差。这种偏差在于医院要生存、医生要生存。有的医生觉得自己的价值用经济指标去体现,因此我们才会把“一毛钱处方”给无限放大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