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华网华盛顿8月22日电(记者王宗凯 阳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1日再次发起有关专利侵权的“337调查”。虽然该项调查并不针对某个国家或地区,执法对象包含外国企业和美国本土企业,但这是今年第六次涉及中国企业的调查,这也提醒了中国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维护中国产品的国际形象。
“337调查”频发并非贸易战信号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1日发起的“337调查”中,涉案产品主要是具有无线功能的消费电子设备及组件,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书、无线路由器和手持游戏机等。调查涉及13家企业,其中既包括中国大陆的华为、中兴,中国台湾的宏达电、宏碁,日本的京瓷、任天堂,韩国的LG、三星,瑞士的佳明,也包括美国本土的亚马逊、巴恩斯-诺布尔等企业。
所谓“337调查”得名于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规定。根据该条款,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有权调查关于专利和注册商标侵权的申诉,此外也开展涉及盗用商业机密、商品包装侵权、仿制和虚假广告等内容的调查。
由于“337调查”不仅监督国际贸易,也管控美国国内的州际贸易,因此执法对象不仅包含外国企业,也涉及美国本土企业。由此可见,“337调查”并不针对某个国家或地区。
与美国商务部发起的反倾销与反补贴(“双反”)调查不同,“337调查”不关心产品价格是否存在倾销嫌疑,也不关心产品是否接受出口国政府补贴,只关注产品是否侵犯了美国法律保护的专利权等知识产权。
此外,“337调查”的处罚相比“双反”调查更为严厉。如果一家企业遭到“双反”调查,它要面临的可能是惩罚性关税;但如果遭到“337调查”,最坏的结果可能是彻底丧失进入美国市场的资格。
在“337”调查中,提起申诉的原告企业一般都会要求美国采取排除令和禁止进口令,这意味着一旦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定涉案产品在美国市场侵犯了知识产权,就有权禁止被告企业的侵权产品或所有来源地的同类侵权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并要求侵权企业停止侵权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仓储和宣传等行为。
现阶段跨国公司竞争,尤其是高科技领域企业之间有关知识产权的案例在增多。在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消费电子产品行业更是如此,美国苹果公司与韩国三星公司之间的专利诉讼战从2011年春季开始至今仍打得难解难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公布的数据也显示,2011财年美国共发起69宗“337调查”,比上一财年增加约23.2%,连续第二年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