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武汉大学近日宣布,2013年11月29日是“120周年校庆日”,为期一年的校庆年活动启动。对此,老校长刘道玉等众多校友质疑,武大的历史只能追溯至1913年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张之洞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与武大并无传承,2013年也才是“百年校庆”。这些年来,给自己找一个出道早的“东家”,似乎成为一些高校竞相追逐的时尚。只要有蛛丝马迹可以凭依,哪怕只是名字上相似,牵强附会的有,偷梁换柱的有,移花接木的也有,向前延伸校史风,在一些高校吹得不亦乐乎。[详细]
我一直认为,武大于1993年在匆促之中把校史追溯到1893年是错误的,从而召开了100周年的伪校庆。伪造校史不单是武大一所,全国大多数大学的校史都是随意攀沿,连学校的校史都不能求实,何以能坚持实事求是的校风,树立诚信的价值观呢?
如何对待自己的历史,反映了一个人为人处世的观念与态度,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则表明其治校与治学的精神与风气。
武汉大学将校史上延至1893年不仅是自己一所大学的问题,还牵涉到中国高等教育史的改写问题,事关重大。不仅天津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北京大学等19世纪末建立且一直连续办学下来的老牌大学不认可,而且中国高等教育学界、中国教育史学界多数人也不认可。
武大被指拉长校史,生傍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这个“阔东家”
阿Q常说自家祖上也曾阔过,现在的高校为充脸面就是如此。也闹了不少笑话,1983年举办过70周年校庆的武大,按理1993年应该是80周年校庆才是,可到了当年下半年风向一转就变成了100周年校庆。校史就像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为了满足长官意志年龄可以随意更改。
一个学校的校史悠久传承固然重要,新兴的年轻学校也不见得不好。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校风。“清白”的校史比“悠久”的校史重要。
让高校随意“整容”校史,一方面会造成校史的混乱和争议,使其变成一本徒留笑柄的“糊涂史”;另一方面,高校在校史上带头造假、浮夸,破坏了实事求是的学风,无疑会对师生造成不良示范,学术造假、论文抄袭、就业率浮夸必然滋生,进一步削弱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公信力。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发出了《关于校史和校庆问题的通知》,明确要求高等学校“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尊重科学的态度对校史加以确定,不能仅凭主观愿望牵强附会进行变更”,但这个要求无疑被很多高校当成了耳边风。
挑明了说,竭力将大学的校史往前推,大学的历史越显悠久,似乎越能证明这是一家历史、文化渊源深厚的“百年老店”,越有助于其在大学排名中名列前茅。如此功利地“修正”校史,显然是益处多多,既可以提升大学名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学管理者的“自信心”,又可凭此资历掌握更多的办学资源。但这是一条科学、务实的办学途径吗? 试图用攀沿校史的办法来给自家贴金,是在向学生和社会传播一种功利、作假的扭曲价值观。以崇尚求真育人为旨归的大学,浸染上了泛滥于社会的浮躁风气,的确是有辱斯文。
“向后看,就是向前进”,历史的意义不仅在于记录过去,更能够照亮未来。翻开世界一流大学的校史簿,满是探索真理、追求自由的激荡事件,耸立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巨人。但从因果关系看,应该说是这些巨人、事件成就了名校的历史,而非时间本身铸造了大学的辉煌。事实上,有不少光照人类历史的非凡成就诞生于名校的“幼年期”,比如恰是年轻的北大掀开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这近代中国最辉煌的一页;同样的,尽管成立仅20余年,却并不妨碍香港科技大学跻身亚洲最杰出大学之列。
校史是一所大学宝贵的财富,是其文化底蕴和办学实力的象征,名校大都有着悠久的校史。 [详细]
新兴学校也可以办出特色和水平。关键在于学校自身的求实创新,否则校史会变成包袱和累赘。 [详细]
校史短,可以凭借踏实办学来把学校办好;校史长,也可能因急功近利把“祖荫”挥霍殆尽。学校好坏,并不取决于陈列于博物馆的校史手册,它就掌握在当下办学者手中,你怎么样,高校就怎么样。对于创造知识、传承文明的高校而言,校史的确很重要,但不是学校好坏的决定因素。今天的成绩就是明天的历史,与其煞费苦心向老祖宗索要历史传承,不如静下心来把学校办好,为后人创造新的历史传承,不是更好吗?
为何不少高校热衷于把自己的建校时间随意延长呢?除了当前校史追溯缺少一个普遍认可的标准和规则之外,还可能暗藏着一个深层次的原因:这些大学缺乏基本的自信心!大概认定自身欠缺实力,若靠教学、科研成绩来提高学校声望速度太慢或希望不大,所以试图借助更“悠久”、更“古老”的历史,让学校跻身“中华老字号”,以为这样就能成为“名牌”。如此提升学校声望之法恐怕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也是绝无仅有的!
在高校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一些高校将随意编造校史当作提高声望和竞争力的捷径。在普遍功利化的大学价值观指导之下,有些学校的管理者可能觉得,用提高科研、教学水平的方式来提升竞争力,见效太慢,如果能找一段悠久的历史给学校贴金,就能以“老字号”的姿态来吸引生源——某些“千年学府”甚至将校史上延到了宋朝。可是,这种自娱自乐式的忽悠和宣传,真能提升一所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