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人人皆成才”的模式如何实现?


教育是国家的希望,在过去的一年里,“教育冷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寒门难出贵子”的言论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与此同时,国人对诺贝尔奖的“情结”并未消减,乔布斯的离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思考,中国的教育改革迫在眉睫。近日,“林书豪旋风”来袭,再次引发公众对中国教育体制的反思。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我国的教育何时能够让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让人人皆可成为社会可用之才?[进入调查]

教育的“天平”何时不再倾斜?

能否让“就近入学”救救孩子?

2001年,为整合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实施了农村“撤点并校”。但一些地区合并力度过大,让学生的上学路越走越远,给家庭增加住宿费、伙食费、生活费、交通费等负担,不仅增加农村学生辍学的可能,也衍生出校车安全等问题。[详细]

高考何时实现公平?

2月21日,浙江永康市第二中学行政楼大厅的LED大屏幕上打出了“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的高考激励语,此举引起热议。不可否认高考助力社会底层人改变命运的作用,但高考维持的一直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形式公平,其本身就存在着诸多不公平:设置地域录取线、加分等多道附加规则,教育资源在学校之间的分配不均衡,异地高考问题议而不决……面对高考难题,我们该怎么办?[详细]


农民工子女:我就想要张安稳的书桌

农民工的孩子如何安妥就学,城里的教育连城里人都觉得头疼,更何况是农民工兄弟,多数打工子弟学校因为管理、资质、人员流动等问题深陷困境。公办学校进不去,民办学校问题多,夹在中间的这些孩子何去何从?[详细]

中职老师:职教何时不再低人一等?

初中教育是一个分水岭,分数高的学生进入了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分数低的孩子一般只能去读中职或高职,客观上形成了一个不良氛围。如何改变职业教育培养“廉价劳动力”的固有印象?[详细]

80后父母:交不起年年攀升的择校费

老婆给我算了一笔账,2011年北京市部分重点小学“幼升小”的择校费真的是承受不起,家门口的北京市景山学校择校费竟然要25万元,北大附小18万元,实验二小17万元……我看这不止是一个要拼爹的时代,还必须得拼娘。”[详细]

家长:“入园难”何时能解决?

我们的孩子“入托难,入托贵。”我今年刚过30岁,但是又得为前几年奔三时的苦恼而头疼,长久以来幼儿园高收费、入园难,现在孩子亟需学前教育,可当前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没有幼儿园可上。[详细]


我要留言本期话题  如何打造“人人皆可成才”的教育?

  • 忙啊忙:很多大学老师忙于科研,对本科生、对大学课堂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少。现在,高职院校的老师也是以论文论英雄。如何培养人才、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不是制造没有价值的论文?
  • 中国当自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是不少中国重点高校孜孜以求的目标。缩短与世界名校的差距,中国大学应如何着力?
  • 吃着火锅唱着歌:我国教育投资条块分割,教育资源在地区、城乡、学校之间的分配存在明显差距,学校之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家长都希望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这也成为一些学校收取“择校费”的客观原因。能否改变这一局面?
  • 温故而知心:目前,不少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往国外接受教育,出国留学呈低龄化趋势,这能否引起教育部门的反思?
  • 水中游鱼:高考录取分数线存在地域差别,难免地域歧视的嫌疑,对人口大省的考生不公平。能否按人口和考生比例确定录取名额?
  • 蓝蓝的天:我国的素质教育还停留在口头上,应试教育“考书,教书,背书”,哪里还有学生的自主读书?我国何时能够真正改变教育理念,并建立起科学、合理、全面的教育综合评价体系?
  • 又一年:在教师培训上,怎么能够使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教师能够更多的有机会接受到良好的培训或者是有交流的实践?
  • 晨曦阳光:我国教育投资条块分割,教育资源在地区、城乡、学校之间的分配存在明显差距,学校之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家长都希望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这也成为一些学校收取“择校费”的客观原因。能否改变这一局面?
  • 银杏树:一名五年级小学生书包重达15.4斤!现在的孩子,不光是书包不轻,做作业的压力更重,缺觉现象严重。给孩子“减负”,怎么会越减越重?
  • 当代书生:幼儿男教师在平衡幼教队伍的性别比例、促进孩子个性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家长认可和接受。但长久以来,我国男性加入幼儿教育的人员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是清一色的女性,如何能吸引更多男教师加入到幼教工作中?
  • 好人一生平安:在现阶段,如何能更切实有效、积极的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如何能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如何保证质量?
  • 微微的光:机关幼儿园享受天价财政补贴,明显违背教育公平的原则,这个问题何时能解决?
  • 感恩的心:教育从娃娃抓起,但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入园贵”、“入园难”问题依然存在,请问总理该如何解决?
微言微语:为教改献计献策

熊丙奇:剥离户籍的教育福利、就业福利,保障每个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就业权,是大势所趋。

胡忠谢晓君夫妇: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一旦走上正轨,孩子的幸福就显露了。家庭教育的职责,不仅要解决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培养起孩子对父母亲人的感恩心,这一点非常要紧!

陈吉宁: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要培养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是铸造灵魂的地方。大学不在“大”,而在“学”,在于学生、学者、学术、学风。

朱清时:改革国家教育制度,首先要让教育制度能够教学生真本事,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开始谈创新能力。

薛原:中国的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在两个不同的圈子中运行。竞技体育专业化、精英化,脱离了学校体育轨道,体教不应该失去大众基础。

 两会特刊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