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概念股面临跨国审计监管
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在近期登陆美国的11家中国企业中,如今已有10家破发。这些企业在IPO交易首日开盘平均溢价18%,但之后纷纷跳水,平均股价跌幅高达24%。以人人网为例,美国上市第一天大涨29%,但第二天立即大跌10%。如今,人人网不仅跌破发行价,股价更比发行价缩水24%。据统计,截至5月中旬,今年已在美上市的12家中国公司9家破发,占比达75%,股价平均下跌6.3%。
从2007年1月到2010年3月,共有159家中国公司通过反向收购在美国上市。《巴伦周刊》曾对这些借壳上市的中国企业进行调查,在上市之初的3年内,其回报均值比USX中国指数逊色75%。
过去两个月中,至少24家中国公司因各种原因被摘牌或停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至少除名了8家通过反向收购成为美国国内证券发行方的中国公司,美证交会称:“这些公司未能提交我们认为对美国投资者至关重要的文件。”
WIND资讯显示,最近60个交易日,170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有130家公司股价出现下跌,其中,有46家公司的跌幅超过30%。而在纽交所上市的77家中国公司中,有52家公司股价出现下跌,其中,有12家公司的跌幅超过30%。同期,美国道琼斯、纳斯达克、标准普尔三大股指分别上涨0.97%、1.27%和7.6%。
根据资本市场信息与服务提供商的统计数据,在过去8个月中,有总计36家中国企业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上市首日的平均涨幅为21%,远高于美国企业8%的平均水平。然而,在上市一个月后,这些公司的股价平均涨幅仅为4%,而同期美国公司平均涨幅高达22%。
与国内资本市场相比,国外资本市场相对宽松,纽交所、纳斯达克对申请上市公司没有“连续盈利”要求。这也正是多数需要融资企业纷纷选择在美国上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截至2010年12月19日,中国企业在海外IPO有52家,其中,在美国上市企业40家。在这40家企业中,斯凯网络、优酷网、易车网、学大教育、蓝汛、明阳电气、中华水电,这7家公司2009年净利润都是在亏损状态下步入美国资本市场的。
仅以当当网为例,在上市之初当当网声称未来两三年内,将在盈利基础上至少达到每年100亿元销售额,这意味着销售额要达到目前的5倍以上。即便能实现这种飞跃式成长,1%-3%的净利润仍难以支撑远超美国互联网零售商的平均市盈率29.2倍的股价。
人人公司提交美国证交会(SEC)的财务数据显示,2008年净收入为1380万美元,2009年为4670万美元,2010年为7650万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35.7%。2008年调整后净亏损1933万美元,2009年净利润299万美元,2010年净利润1737万美元。
许多投资者基于对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营造出来的有关巨大市场潜力的预期,根本不了解公司基本面,而是人为地给中国公司套上美国式标签,比如“中国的亚马逊”、“中国的Facebook”等。这种预期在公司上市时聚拢了足够人气,但是实际上这种类比并不恰当。因此,目前华尔街对中国公司,特别是中国网络概念股的追捧中有明显的投机成分。多家公司IPO首日破发无疑代表着市场对中国概念的理性认知。
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的理解还是有限,很多时候还是靠投行和中介机构的介绍来了解中国企业。这使得风投资金和投资银行通过包装做多中国概念成为一贯传统。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过程中,都接受了投行的包装,即投行尽力掩盖公司的缺点,把数据与报表做到最好看。 麦考林的沈南鹏、优酷网的古永锵本身就是资本运作高手,“第一”的故事讲得很吸引人,承诺拔高了投资者的期望值。当其股价开始大幅下挫,甚至回调的幅度超过了50%时,大部分美国投资者才会幡然醒悟。
世纪佳缘上市发行价11美元,上市首日公司股价报收10.52美元较发行价低了4.4%。人人公司股价也大跌8.54%,股价报13.49美元,跌破14美元发行价,股价盘中最低每股13.04美元。有海外评论:“世纪佳缘首日跌破发行价显示中国企业密集在美上市已令投资者厌倦。”实际上这一分析并不无道理,作为经济运作的重要原理,稀缺性自然也适用于资本市场。据统计,从今年年初至今,分别有12家和11家中国企业登陆纽交所和纳斯达克,随着中国公司赴美上市数量的增加,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的抛弃也在所难免。
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主要市场(包括主板和场外交易)中有中国背景的上市公司约有500家,但是真正有一定交易量的仅有约150家。
相比先进国家发展更为成熟的网络产品和营销体系,中国企业商业模式并不健全。之前世纪佳缘临时修改招股说明书,以及此前人人网和土豆网财务信息、企业数据被怀疑不实,一些中国海外上市公司因被怀疑财务作假而被停盘或被恶意做空,都表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活动依然“需要学习和遵守国际规范”。
结语Conclusion |
多数业绩平平的中国概念股遭遇市场“热捧”来源于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高增长背景的看好。但资本市场不会长久因企业的来源地而高估其价值,当繁华落尽,中国概念股价值回归是早晚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