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近日来,日本共同社发布的民调数据显示,野田佳彦内阁的支持率已经不足50%。而就在元旦前后,日本几家报纸发布调查:“谁是最理想的领导者”。现任大阪市市长桥下彻排在了织田信长、德川家康等历史人物之后,理想度高居第五。桥下彻被誉为日本政坛的新星,去年年底,他以大阪府知事的身份参选大阪市市长。这一看上去“自降官职”的行为,对这位雷厉风行的政治家意味着什么呢?[详细]
第179期
想搞清楚桥下彻转做市长到底是不是自降一级,级必须先弄清楚大阪府与大阪市二者的关系。“府”是日本一级行政区划(一级行政区划单位为都道府县,全国划分为1都、1道、2府、43县)。大阪府除了包括大阪市之外还有几十个市,大阪府是大阪市上一级的行政单位。从这个维度上看,大阪府相当于中国的省,而大阪市则相当于地级市。
但根据日本《地方自治法》,一些人口多、经济发达的城市被设为“政令指定都市”,大阪市作为关系的重要城市就是其中之一。据资料显示,都道府县所拥有的80%的权利将被下放给政令指定都市,远远多于其他市,财政上基本能得到与都道府县一样的权利。大阪府对大阪市没有什么行政指导和行政命令的权力国内普遍认为日本的“政令指定都市”相当于国内的直辖市,桥下彻参选大阪市长并非通常意义上的降级。
在日本,人们若想成为公务员,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与同为议会制的英国政务官和事务官分途有些类似。一是通过文官制度下的官僚系统逐级获得晋升的,人们可以通过公务员考试谋得一官半职;另一种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比如首相、知事(省长)、市长、议员等,选举出的官员地位平等,出身为律师的桥下彻就是通过选举,出任了大阪府的知事。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官员并不属于级别鲜明的官僚体系。无论是首相还是普通人,只要只要赢得选举就可以出任知事、市长等职务。这种选拔制度也决定了桥下彻的选择不涉及升官还是降职的问题。
作为一名炙手可热的政客,桥下彻自然有着自己的理想。早年间,身为大阪府知事的桥下彻组建了一个名叫“大阪维新会”的社团组织,在桥下彻担任知事期间的计划,大阪市将与周边的几个市整合成一个共有20个区的大阪都,这样现行的“府-市-区”三重管理体制将会简化成“都-区”体制,扩大大阪市的自治权。
有分析称,到日本民间对大阪早有“隐都”的称呼,大阪在战时随时会肩负起首都的职能(当东京沦陷或遭到毁灭性打击时)。桥下彻更是积极推动将“隐都”变成地位与东京都相若的“大阪都”,强化第二经济中心的地位。重振关西雄风的口号一经提出,桥下彻的支持率再次上扬。对他来说,全国第二城市的知事,远比大阪府知事更有诱惑。
在桥下彻之前的几任大阪府知事过分依靠财赤来刺激经济,导致大阪府的财赤积重难返。桥下彻2008年(38岁)成为最年轻的大阪府知事后,把受5万亿日元负债困扰的大阪市公务员们召集在一起,说:“你们是破产公司的职员。”2009年,桥下还策划了“水都大阪2009”大型活动,并藉着这个活动向世界宣传大阪的水之都形象,借此为大阪的旅游业造势,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大阪。两年时间不到,他就让赤字的十一年大阪府扭亏为盈。
骄人的能力自然取得了回报,去年年底大阪地区的选举中,除桥下当选市长外,“大阪维新会”的党干事长松井一郎成功当选大阪府知事,该会也取得了大阪府三分之二的议席。
解决财政赤字,削减公共开支也是较为关键的一步。在桥下彻当选市长后,他对属下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果忽视民意就请离开市政府。”并宣布从自己做起,将削减30%的月薪和50%的退休金。对公务员开刀,也是桥下彻的一贯作风。有评论称,在大阪地区,所有的市政系统,从公立大学到体育馆图书馆直到自来水管道全部有两套,大阪府一套,大阪市一套,这样在系统开销上浪费太大。桥下彻从上任大阪府知事开始就想要改统一安排市政系统以节约开销。
在向原有的市政体系开刀,最终极的目标依然是实现他变大阪府为大阪都的“野心”,毕竟何种削减开支的政策都不如彻底裁掉冗杂的行政机构来的实际。据中新社报道,桥下彻提出取消府市的的双重行政,可削减3成以上的工作人员,从而节省4500亿日元的财政支出。
桥下彻推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曾遭遇很多人的反对和批判,其中就包括前大阪市市长平松邦夫,据报道,为了顺利推行“大阪都”计划,桥下大胆放弃大阪府知事的职位,转而利用自己的人气去竞选市长,达到击退死对头平松邦夫的目的。自己推进的大阪改革政策被人批为“独裁”,但桥下彻反驳说:“见过吃完饭后会被妻子呵斥‘自己的碗自己洗’的独裁者吗?”
更为惊人的是,桥下彻认为现行的首相选举制度急需改革。他曾在纪念宪法实施的典礼上表示: “日本国民必须要从国会议员手中拿回选举首相的权力……在日本,每次由国民选举国会议员,再由国会议员选举出国家领导人。正因为如此,才常常造成国民的意识与首相的意识相背离。这也正是日本政治最大的缺陷。”
选择做市长,选择在选举中力拼平松邦夫,桥下彻这么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平松经常与自己“作对”。如前文所说,知事与市长并非上下级关系,都是平等的公务员,所以才会出现大官管不了小官的现象。
日本县一级行政首长与市一级行政首长之间均有各自的权属,主要还是对本级议会负责,受上级行政单位的左右较少。比如大阪府知事桥下彻要在大阪市推动一项改革,如果得不到大阪市长的支持,省长大人也只能望洋兴叹。比如之前桥下彻知事希望废止的伊丹空港,就因平松邦夫市长的反对而搁浅。
事实上,桥下彻意欲推行“大阪都”计划是日本地方热议“大省制”运动的一部分。有评论称,除民主党与自民党的权斗外,中央与地方的权斗也贯穿始终。由于日本宪法规定,中央与地方议会是对等并列关系,地方向中央要权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从早前提出的“首都圈”概念,到最近提出的 “东北州”,朝野对“大省制”的反应都非常正面,支持甚至采取实际措施推动“大省制”的政治家越来越多。
自民党执政时期,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自民党中央支持下,成功把“首都圈”计划付诸实施;而现在,桥下彻的“大阪都”计划也得到了自民党的支持,用以弱化民主党的中央政府。强调加强地方自治权,在议会制的日本,无异于给人民增权,民众转而支持敢于向中央要权的政客,也就不奇怪了。
在日本,地方议会与行政长官缺一不可。而一个政党若想达到对某地区的实际控制,就必须在当地的议会中占有多数议席。而桥下彻与他的“大阪维新会”则做到了这一点。相对于大阪府,大阪市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更为重要,当选市长只需对大阪市议会负责,自己的政令无需经过府、市两级传达,可以直接通过议会付诸实践。市长的日子自然比知事要来的“轻松”。
也有研究称,二战后地方行政改革不彻底,机关委任事务制度仍有战前残余,保持有较强的中央集权态势。地方自治体中的地方的实权仍然有限,地方首长总揽行政的现象仍然存在。这种趋势在人气超高、能力强、一直强调地方权力的桥下彻身上尽显无疑。
与中央政府的首相内阁制不同的是,日本地方施行二元制民主自治体制。地方议会与行政当局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但实践中,或在政治策略上则常常是对立的。大阪市地方议会对桥下彻除了要发挥配合、协调作用外,还应当发挥对他的抑制与监督作用,对地方首长的懈怠和失误,进行恰当的纠正和预防,努力消除地方自治体与居民之间的隔阂。这也就不难解释,我们看起来很好的公务员减薪政策在大阪也遇到了反对的声音。
议会和行政长官形成了权力的相互制衡,同时,议员和政府的官员则是由民选产生。桥下彻可以通过民选控制议会,但多时候,选票是可以让政治家低头的。在日本一家电视台的采访中,当问到为何支持桥下时,受访者说,这个人“想干事”,不妨让他出来试试,不行,再换掉也不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政客去接受权力制衡的挑战,失望之时再将其撤下,这就是议会民主的价值所在。
在日本当市长确实是个辛苦活,没有公车坐,骑车上班也没有警车开道,每年还不知要面对多少次地方议会的质疑,市民更可以在任期未满之时将你弹劾。从地方到中央,日本的官场是名副其实的“走马灯”,但好在灯一直在走,且一直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