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看清国际会议的“面子”和“里子”

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外交部近日联合发出《关于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通知》,要求不得在短时间内举办主题相同或类似的国际会议,会议不得发放纪念品及赠送礼品,还提出不得随意使用“峰会”、“国际论坛”等称谓。[>>详细]


19世纪美国传教士阿瑟·史密斯以其在华数年经历,写下了《中国人的性情》一书,作为书中开篇的《讲究面子》一文写道,“每个中国人都可以做剧院里的演员。无论中国人做什么,其意识中都是为了在表面保存脸面而不受责备”。实际上,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在国际会议的问题上,我们仍在饱受“面子”折磨。


国际会议本身并没有错

不是所有会议都能叫“国际会议”

据国际上最权威的会议业协会、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国际协会联盟(UIA)的定义,国际会议必须具备四个要素:会期3天以上;国外参会者的比例不得低于40%;参会者至少来自5个国家;会期有一个展览或至少300名参会者。[>>详细]


政府主导办国际性会议很有必要

政府部门通过举办一些国际会议,打开中国对外开放的“世界之窗”,架起对外交流的平台,以此既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又让国际人士亲眼见证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类国际性会议,也进一步加强了我国在经济、文化、科技、医学、教育等方面,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拓宽了视野,吸取了精华,提升了政府管理水平,进而有效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详细]


除了国际形象,国际会议更能赚钱

据报道,目前世界上每年所举办的国际会议多达40万个,会议产值超过2800亿美元,韩国人就曾估算过,像奥运会、世界杯、APEC峰会这样大型的国际会议,来自各国的参会人员和新闻记者总数都在万人以上。因此,每一次成功的国际会议或体育赛会都会给韩国带来可观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详细]


但我们身边“伪”国际会议越来越多

两部委通知透露的侧面消息

但通知至少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国内令人目不暇接的各色“论坛”固然声名狼藉了,而不少挂着“洋头”的,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领导分量重一点,人马庞杂一点,语言地北天南一点,如此而已。通知明确要求“不得为提高会议规格随意使用‘峰会’‘国际论坛’等称谓”,这就等于表明,我们先前领略的那些“峰会”、“国际论坛”,煞有介事罢了,不乏“卖狗肉”的货色。[>>详细]


“峰会”和“论坛”患有深度“洋人崇拜症”

据报道,有个国家的退休首脑,来中国几天时间里,就参加了6个城市的“房地产”、“经济发展”、“贸易洽谈”、“文化与传统”、“边贸会”等七、八个“峰会”、“论坛”,内容涉及面之广,行业跨度之大,非专业人士,恐怕难以搞懂,如果说是请国内的领导,还可以理解为“领导重视,关心”,但是,请国外那些退休首脑,又有什么需求的,恐怕除了造造声势,扎扎场子,还有多少意义?[>>详细]


“赢了面子输了里子”,更多是虚荣在作怪

最原始的冲动来自于政绩的诱惑

现在很多政府部门,尤其地方政府部门都喜欢大鸣大放以彰显自己的政绩。一旦承办了国际性的会议,各种配套性的工程也就有了上马的理由,各种财政花费也就有了顺理成章的借口。一般性的国际会议可以算是本单位、本部门的政绩,而大型的国际性的会议很可能让一地的官员都享受由此带来的政绩。由此可见,这样包揽国际性会议的冲动,不仅仅是虚荣,对于很多地方和官员而言,能够从中牟取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政绩资本,因而对于承办各种国际会议,很多地方和官员才会乐此不疲。[>>详细]


“只要自付机票费 其他一切中国方面承担”东道主的盲目慷慨

早几年在全国观众注目下公开上演过经典案例,已证一斑。在某电视节目中,中美两位市长出场,互相邀请对方访问自己的城市。中国市长很高兴地接受了。而美国市长在高兴之余,表示访华的费用将是一笔额外开支,不在办公费用之列,需先向有关企业募捐。中国市长一听,立刻表示他将支付其访华的一切费用,在主持人的“辅助”之下,还一一列明这费用包括来回机票、住宿、吃喝,甚至包括赠送衣服礼品。[>>详细]


国际会议的出路在哪里?

市场化的国际会议更符合国际惯例

举办各种形式的国际会议一旦推向市场化,主办者、承办者将会充分考虑国际会议的成本核算和市场效益,而不会去“赔本赚吆喝”甘当“冤大头”。届时,或许我们在继续保持扩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还能够让国际会议成为增加市场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国际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详细]


监督更需要可参照的量化标准

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督和问责制度予以配套,没有可以参照的量化标准,恐怕难以起到应有的威慑力。比如,《通知》中没有说明违反规定会受到怎样的惩罚。再如,《通知》中提到对于效果不明显的会议要及时调整或清理,但会议效果又如何界定、由谁界定?如果让业务主管部门主导评估,很容易立场缺乏公正。[>>详细]


网友表态

你赞同“节俭”举办国际会议吗?
赞同



不赞同



今日点击
联系我们

责编:张旎
联系:zhangni@cntv.cn
出品:中国网络电视台评论频道
-------------------------------

版权声明:中国网络电视台原创策划,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点题

放弃无谓的矫饰,走出摆阔的误区,以在华国际会议为平台,以真诚的心态向世界敞开胸怀,这才是外宾最能理解也最欢迎的待客之道,也是最能体现中国人的恢弘气度和天下观念的交流方式。

往期回顾 更多
136张图片1/2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网友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来说两句

[em:1:]  [em:2:]  [em:3:]  [em:4:]  [em:5:]  [em:6:]  [em:7:]  [em:8:]  [em:9:]  [em:10:]  [em:11:]  [em:12:]  [em:13:]  [em:14:]  [em:15:]  [em:16:]  [em:17:]  [em:18:]  [em:19:]  [em:20:]  [em:21:]  [em:22:]  [em:23:]  [em:24:]  [em:25:]  [em:26:]  [em:27:]  [em:28:]  [em:29:]  [em:30:]  

验证码: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