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网上晒账单,大呼人情往来吃不消
农历年初一到年初三,是人们走亲访友的“黄金时间”,而在网上,晒春节“账单”的热度也渐渐升温。在天涯社区,一条关于“80后春节回家要带多少钱才够”的帖子点击率超过了30万,近两千条回复中大量年轻人晒出的春节账单让他们“叫苦不迭”。 调查显示,春节开支超过月薪数倍以上的占被受访者的60%以上,一部分花费较少的,也都超过了自己的月薪。[>>详细]
135期02月10日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是一年到头,合家欢聚的喜庆时刻,也是不少人血拼消费的时节。不过,回头整理出的春节账单却让不少人叫苦不迭:给长辈的红包、给晚辈的压岁钱,跟着物价一起涨……种种春节开支加在一起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不少人直言吃不消。[>>详细]
置办年货越来越高端,请客送礼,一个也不能少,发红包,快被压岁钱压垮了,原本是“礼尚往来”的事情,却让人感觉到过春节成了过“春劫”。春节的本意在于一家老小团团圆圆过一个快乐的节日,在于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如果过年送礼成为一种负担就丧失了庆祝传统春节的意义,年也就变了味。
农历年初一到年初三,是人们走亲访友的“黄金时间”,而在网上,晒春节“账单”的热度也渐渐升温。在天涯社区,一条关于“80后春节回家要带多少钱才够”的帖子点击率超过了30万,近两千条回复中大量年轻人晒出的春节账单让他们“叫苦不迭”。 调查显示,春节开支超过月薪数倍以上的占被受访者的60%以上,一部分花费较少的,也都超过了自己的月薪。[>>详细]
2007年有项问卷调查显示:500多名均已经济独立的受访者中,春节开支平均为6800元,其中最高的3万多元,最低的为650元。
2011年显示,春节开支平均为7800元,其中最高的5万多元,最低的仅为500元;开支在3000元左右的占33%,3000元至1万元的占40%,开支在2万元以上的占8%。[>>详细]
小时候盼过年,长大了怕过年,目前,以80后为主体的"春节赤字一族"们在新的一年将面临着更为沉重的生活负担:独生一代"两小养四老"的局面,越来越高昂的生育费用,房贷、车贷等等,种种压力都压在他们的肩头。有的年轻人说,一年中总是在春节回家需要花钱的时候,才感到自己一无所成,"挫败感强烈",有的人则说,自己过年光顾着回家花钱,连新袜子都没舍得给自己买一双。[>>详细]
“春节开销”多少才合适? 这是个伪问题。“春节开销”应该量力而行,不该打肿脸充胖子,但在现实面前,有些人是拉不下面子的,特别是过年的时候。明知道自己能量不足,却仍然要摆谱,按民间的俗语说,就是输人不输气。人活着,就是为了争一口气。说穿了,这是面子观念在作怪。不可否认,现在的“春节开销”是比以前增加了许多。连压岁钱都是以千元为底数了。但毕竟每一个人的经济情况是不同的。过年过的就是“幸福”,既然自己的钱包不鼓,无妨以实情相告,在我看来,“实话实说”总比死撑着要好,要幸福得多。[>>详细]
春节黄金消费旺季到来,年货、饮料、蔬果、海味干货等食品领域多个品类涨价风此起彼伏。与往年春节前的惯性涨价不同,今年消费者更多表现出对未来食品价格飙升的担忧。价格上涨已是大势所趋,最大涨幅达20%。
2010年春节开销大过往年,大多数的网友认为年货等商品价格的上涨是导致开销大增的重要原因。吃年夜饭、摆新年酒、去菜场买菜,都能感受到物价飞涨的压力。菜场里什么东西都涨价了,猪肉、鱼肉、鸭肉价格都有所上涨,比平时贵了15%~20%。平常花八九百元办一桌菜,已经很丰盛了,到了过年,至少要多花五六百元。[>>详细]
长辈、晚辈都要给红包,家里要办年货,走亲戚要带礼品,同学聚会,请客吃饭……总之就是离不开人情两个字。
在某网微博发起的“过年晒账单”活动中,有一类网友的节日开销被称为“最杯具”:钱花了,礼送了,却都不是送给自己和家人的。“送客户,光是柴鸡蛋就买了90盒,4500多元;酒礼盒花了2万元左右。”作为一家文化公司的经理,曾先生春节最大的开销就是打点客户和合作伙伴。他说,公司是自己的,人情来往自然也要从自家腰包里掏;“过节花钱很正常,不过最‘杯具’的是为别人花钱。”[>>详细]
压岁钱、年夜饭、春节礼品等,使春节成为“突击花钱”的节日。而与此同时,寄托着传统欢乐元素的春节正变得味道有些淡。现在的礼节往来掺杂了越来越多的功利色彩,已经背离了传统,变了味。
我们中的许多人之所以沦为消费“节奴”、文化“节奴”,可能恰恰是因为那些本应纯净、淳朴、雅趣的民俗、节仪,被庸俗而功利的现实俘获和“奴化”了。以前有句话叫“礼轻情义重”,现在就变成“礼多人不怪,礼重不压身”了,风气一日不改,“节奴”一日不得解脱。春节,这个中华民族延续了数千年的民俗,在现今被更多地涂上了市俗和功利的色彩。[>>详细]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的重要节日,除了意味着欢乐祥和外,还蕴涵着浓浓的人情。不管哪种开支都应量入为出,重要的是表达感情,而不能让节日开支成为自己的沉重压力。
随着时代的变化,过年的形态会更具时代感、层次感,但过年回家,和家人团聚是不变的,其中充溢着的是爱。让爱作主,过年就变得轻松。父母对回家的孩子,着眼的是“回家”,而不是带多少钱;亲朋好友着眼的是“团聚”,而不是奢华。当庸俗的攀比风远离过年,让欢歌笑语充满过年的每一分每一秒。
是,令人吃不消
|
不是,多少都应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