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归来:敬一丹老师您主持《感动中国》已经十年,那您能不能总结一下,感动中国这个节目具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
敬一丹:它应该说是挺温情的,十年前这个节目,最初在我们案头的时候都没有想到,十年以后它在中国人中有这样位置,那么在走过十年以后,人们对《感动中国》给予这么高评价,这样一个年度人物一个颁奖节目,获得这样的呼应这样的反响,让我们觉得特别地欣慰,我们就觉得我们是在做一件事,在芸芸众生中,呼应了人们的向善之心,看到了好人,然后通过媒体的方式,放大了这些人间最宝贵的东西。所以我们觉得,有人评价说《感动中国》是看的时候感觉在接受精神的洗礼,我觉得这是很多人的共识,作为媒体人也是一件挺兴奋的事,也是一件就让我们有职业满足感的事情。
记者归来::那这样一个节目它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去影响更多人,寻求真善美还是什么样目的?
敬一丹:我理解这个节目让人对未来有信心的节目,现在人们在道德上的拷问越来越多,人们也会有很多问号,有很多悲观,甚至有很多失望。那么在这样的时候,我们要让人们看到,就在我们这个人世间好的、善良的,给我们内心支撑的精神力量是在的,对今天、明天有信心,我觉得是这样一个节目,是给人带来精神力量一个节目。那么我作为主持人,我和白岩松一直主持这个节目十年。作为一个主持人能十年和这样一个节目相伴,这也是特别让人欣慰的。那么在这个节目中,其实我也有很多获得。
记者归来:这个节目是我们都看到它的特点,那么现在,大家网友也不断在热议一个话题就是,中国某些人已经达到了道德沦丧的程度,包括清华大学社会系的教授孙立平先生也提出了中国社会溃败论,也就是说前段时间我们看到很多老人跌倒了,但是没有人愿意去扶,去年的小悦悦事件,一次一次在拷问人们道德底线究竟是什么?那您作为《感动中国》十年主持人,您觉得在当下社会我们应该怎么样坚守自己内心的道德底线,或者我们道德底线是什么?
敬一丹:我觉得《感动中国》十年的时候,面对整个国民对道德的拷问,这种现象好像让我们看到一种反差。为什么我们社会生活中看到那么多不如意,然后我们在感动中国人弘扬和放大那些正面的信息,我觉得这种反差,给我们媒体带来的启发是很多的。有那么多的追问,有那么多的悲观怎么看这种现象?有的人觉得非常的不安,听到这些声音非常不安。我觉得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好现象,人们终于在扪心自问了,这要比麻木不仁好得多。那么《感动中国》我们在做这个节目的时候,是有这样一种心理背景,我们确实面对很多不如意,所以我们就更应该把正面的信心呈现给大家。那么这样一种心理背景,就使得我在面对着感动中国这些人物,面对这些镜头的时候,内心要比只说好人,只说好事要更丰厚。
>>更多访谈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