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专家建议,央行应对双币种信用卡重新规范
尽管各方都没有直接声明,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一场“暗战”无疑已经在全球最大的银行卡组织和中国最大的银行卡组织之间悄然蔓延开来。
结算渠道利益之争升级
冲突的起因是近期媒体报道称,V ISA国际组织向全球会员银行发函,要求中国境内发行的4字头双币种银行卡在境外使用时不得走中国银联的清算通道,违者将被处以罚款。
“V ISA没有‘封杀’银联,‘62’打头的银联标准卡仍可以在全球自由地走银联的通道。”V ISA中国区公关部刘婕对记者说。
尽管V ISA否认“封杀”说,但业内人士都心知肚明,这是双方利益之争的升级,中国银联在海外市场的迅 猛 扩 展 已 触 及 国 际 卡 组 织 巨 头V ISA的核心利益。
某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 对 《 经 济 参 考 报 》 记 者 表 示 ,V ISA此次貌似突然的单方面决裂,实乃长期与银联的矛盾所致。面对赢利空间巨大的中国市场,全球信用卡公司越来越苦于业务空间有限,而中国银联则几乎垄断着中国境内的银行卡清算渠道,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馋涎欲滴和海外业务被银联日益侵蚀最终导致了V ISA此举。
专家们则认为,V ISA和银联此次海外清算通道之争背后是各自的商业利益在作怪。目前中国尚不允许外国公司在中国发行以人民币计价银行信用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联国际化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一方面,V ISA投入大量成本培育中国银行卡市场,但实际上并未盈利,国内市场基本上被银联掌控,V ISA的盈利主要靠境外刷卡这一部分;另一方面,在成功拓展东南亚市场后,银联在欧洲的网络也日益强大。因此可以说,目前“银联主内,V ISA主外”这个曾经被双方默认的市场格局近年来有了较大变化。
持卡人利益将受损
V ISA“变脸”的直接受害者首先是持卡人。据悉,当持卡人在境外采用双标识信用卡消费时,如果通过V ISA或万事达等系统刷卡,所消费的当地外币会先转换成美元,折算转换的同时会收取1%至2%的汇兑手续费;若通过中国银联线路,当地外币就折算成人民币,不加收汇兑手续费。这也是以前持卡人在境外更倾向于用银联系统刷双标识卡的主要原因之一。
面对V ISA的来势汹汹,中国银联方面称,“银联、V ISA”双标识卡不是纯粹的单品牌银行卡,标识双方均有责任和义务为持卡人提供境外受理服务,这也直接关系到持卡人的权益和发卡银行对持卡人的承诺等。任何一方都无权单独对持卡人选择境外支付通道做出限制,持卡人拥有选择境外支付通道的权利。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此次冲突是产业保护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正常反应。尽管V ISA利用了国际惯例的幌子,但这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由于银行卡产业的开放涉及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等核心要素,中国此前对国内这一产业进行了必要的保护。而随着中国银联的壮大发展,尤其是近年开始在国际上大力扩张受理网络,中国银行卡组织市场从中长期看,还是有必要引入适度竞争。
双标识卡将成为历史?
6月3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中国银联公布的《银联业务开通国家和地区一览》表中发现,境外用卡“备注”中明确将部分“双标识卡”排出银联卡使用体系。专家表示,这场由V ISA和银联海外清算通道之争引发的冲突仍在继续蔓延,且可能导致我国的双标识银行卡因此而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V ISA收紧的只是在中国境内发行的“4”字头的借记卡或者双币种信用卡。“4”字B IN号打头的卡尽管在当初发行时可能也同时打上了银联的标识,但知识产权是属于V ISA,提供清算通道的权利也在V ISA。当初之所以打上银联标识,只是为了方便卡在中国境内使用。因此V ISA此次的行动基本上是“有理有据”。V ISA方面也表示,“V ISA从来没有、也不会‘阻止’银联。‘62’打头的银联标准卡仍可以在全球自由地走银联的通道。”因此,就有了前述银联将银联卡分为“V ISA、万事达等双标识卡”和“除V ISA、万事达等双标识卡外的所有银联卡”的举措。
有媒体预测,此次V ISA向会员银行施压后,很可能万事达等组织也会采取同样行动。这种可能性从银联的上述称法中也可窥一斑。
银行业人士称,双标识卡是中国银行卡发展的特殊历史造成的。此次如果V ISA果真全面实施禁止会员银行为银联提供清算通道,银联和外卡组织的正面冲突在所难免。央行必须对目前还在发行的双币种信用卡进行重新规范,双币卡可能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对于我国消费者将来境外信用卡消费问题,郭田勇表示,V ISA和银联“并行”可能会成为今后的境外消费趋势。“在有银联网络的国家和地区,消费者不用持双币信用卡,仅使用国内普通的借记卡就可以消费;而一些商务人士去的国家较多,备一张V ISA卡则是必不可少的。”(文婧 姚玉洁)
责编:王冬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