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首播: |
CCTV-1 |
2月14日 19:38 |
重播: |
CCTV-1 |
2月15日 06:10 |
|
CCTV-新闻 |
2月15日 01:45 |
|
CCTV-新闻 |
2月15日 05:30 |
![]() |
![]() |
![]() |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焦点访谈):目前,证监会正在加大对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前不久,证监会通报了6起股市违法违规案件,其中广东中恒信一案,涉案证券账户148个、动用资金20亿元、交易股票552只、累计交易金额571.76亿元,非法获利4.26亿元,被业内评价为“史无前例”的“抢帽子”操纵案件。
荐股立竿见影 开盘即大涨
2009年9月17日,不同的电视台、不同的分析师、不同的荐股栏目,都在纷纷吹捧一家名为安信信托的股票,声称信托业的航母正在脱颖而出。他们的荐股立竿见影,9月16日,安信信托的收盘价是16.61,而到了9月17日,刚刚开盘十来分钟,安信信托交易量迅速扩大,股价冲到了17.40,比前一交易的日收盘价涨了4.76%。
然而,让很多股民没有想到的是,这居然是操纵的结果,这一切的幕后黑手,就是位于广州天河北路大都会写字楼32层的广东中恒信传媒投资有限公司。当时跟风买进的众多股民,不知不觉地落入了中恒信精心设计的圈套。
其实,中恒信早在2009年9月上旬就开始预谋炒作这只股票,从中牟利。2009年9月16日,中恒信利用自己其中的一个账户悄悄搜集筹码,共158万多股,每股成本价在16块左右。2009年9月17日,中恒信在早间开盘之前,便开始大量播放推荐这只股票的节目。其目的是诱导中小投资者,买入这只推荐的股票,而他们则迅速卖出获利。于是,听信中恒信推荐,当日开盘时买入这只股票的股民全部被套牢。而中恒信却从此次操纵中获利170多万。
虽然表面上看,这次赚得并不多,但是它有148个账户,每天操纵交易的股票至少有四五支,多的时候甚至达到了几十支。就是用这种小步快跑的方式,在不容易引起证监部门的注意下,赚个盘满钵满。
利用电视媒体传播优势 专业化操作大肆“抢帽子”
但是,中恒信在荐股节目中的种种反常行为还是引起了证监部门的注意,他们开始对这家公司进行全面调查。
经查实,中恒信的写字楼总部不过是对外标榜的一个幌子,它真正的运行办公地点在广州市越秀区水荫路附近的一所居民楼内,这是一个面积达两百多平米的办公场所,内部设置有三个演播室,并配备有各种专业设备。在这里,调查人员发现了大量推荐股票的演示文稿图形程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荐股PPT。在这个录制地点,调查人员还发现了大量用于在电视台播出的推荐股票的视频。
难道这家公司只是荐股节目的制作公司吗?在这些节目背后,隐藏着中恒信公司哪些秘密呢?
几经查找,调查人员在一家证券公司的大户室里有了重大发现。在对多台电脑进行检查后,调查组发现中恒信的涉案账户累计交易金额高达570多亿元,非法获利4.26亿元。据调查人员介绍,经过调查组前后近三个月的调查,发现中恒信以70个自然人的名义,在44家证券营业部,开立了112个资金账户,使用148个证券账户,动用超过20亿元资金。
原来,中恒信根本就不是文化传媒公司,它在股票交易中所从事的这种违法活动被称为“抢帽子”,即先购买一种股票,然后通过荐股等操纵市场的行为,等该股票股价上涨之后,再将其卖出去获利。
购买各档证券栏目时段 签约众多证券分析师
那么,作为传媒公司,中恒信何以在股票投资领域呼风唤雨呢?据调查人员说,以往的“抢帽子”案件多通过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荐股,而中恒信则是通过上星卫视来进行公开的荐股,相比较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来说,电视媒体的受众要更广一些。
从2007年开始,中恒信的老总薛书荣等人投入5000多万元,通过几家广告公司,购买了多家省级卫视的早、午、晚证券栏目时段,播放他们精心炮制的荐股节目。
此外,为了增加对中小投资者的欺骗性,中恒信还在荐股分析师上面做足了文章。从2007年4月到2009年10月期间,中恒信先后与10家证券公司和8家投资咨询机构的30名证券分析师进行合作,让他们在荐股节目中担任主角。这些人都具有国家证券分析师的资质,他们的推荐,对于投资者来说,非常有诱惑力。每个交易日结束后,这些分析师就会来到中恒信的录制场所,按照中恒信的策划和指令,录制荐股节目。
在这些人的炮制下,所谓的黑马集中营、天天涨停板、千金难买早知道,在一些电视台大肆传播,让普通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民难辨是非。目前,此案已经移交公安机关。
针对中恒信等案件中暴露出的证券分析师严重违规问题,证监会迅速出台了关于加强证券分析师监管的相关文件,广电总局也专门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广播电视证券节目管理的通知》,规范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所办证券节目,规定不得出租、转让时段,不得播出咨询机构提供的节目,不得在证券节目中与咨询机构进行商业化合作。监管部门对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保持高压态势,这无疑对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起到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