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中国图文 >

湖南省长徐守盛《政府工作报告》 集中力量办民生大事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2日 18: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湘声报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1月11日上午,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省长徐守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11年的各项工作进行了科学总结,从十个方面对2012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2011年:“十二五”开局良好
  
  报告指出,2011年,湖南战胜历史罕见的严重干旱和局部山洪灾害,克服能源紧缺、资金紧张、通胀压力加大等不利影响,大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运行保障有力有效,转方式调结构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发展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文化建设取得了新成绩,民生工作力度加大,精神文明和法治建设加强,行政效能进一步得到提升,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万亿元

  2011年,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万亿元左右,增长13%左右;财政总收入2460.7亿元,增长3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8844元和6563元,分别增长13.8%和16.7%。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万亿,达到1.14万亿元,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00亿元,增长17.8%;进出口总额186亿美元,增长27%。

  10家企业在境内外首发上市

  报告提到,为千方百计稳定物价,我省坚决执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在生产、供应、流通、降低费用等环节,采取措施遏制物价上涨,全年消费价格涨幅回落至5.5%。积极筹措发展资金。争取国家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89亿元、批准发行企业债券77.5亿元;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努力扩大信贷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10家企业在境内外首发上市,货币、资本市场实现融资2800亿元左右。

  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新格局

  2011年,环长株潭城市群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0%以上;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批;37个县(市、区)纳入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扶持范围,其中31个县(市、区)纳入国家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试点。

  两型社会建设进展加快

  长株潭试验区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强化,第二阶段改革建设加快推进。争取国家布局实施50多项改革试点,出台两型社区、两型园区等6大两型标准体系;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株冶、泰格林纸、湘钢成为国家第一批两型企业创建试点。启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纳入国家试点。

  新引进8家世界500强企业

  报告指出,2011年,全省新增15个央企对接合作项目;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首家法人保险机构吉祥人寿获批筹建;新引进富士康等8家世界500强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和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分别增长50%和51%。

  民生支出增长超三成

  2011年,民生工作力度加大,涉及民生的财政支出达到2274.3亿元,增长30.9%。9个方面32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的阶段性任务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96个县(市、区)。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超额完成中央下达的年度任务。

  “三公”经费支出保持零增长

  全面规范权力运行,69个省直和中央在湘单位建立规范权力运行制度3704项;开展第十一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精简行政审批项目203项,精简率35.6%;省市县三级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投入使用,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不断深化。出台50项重大民生专项支出预算公开目录,省直单位公用经费、因公出国(境)经费、会议费、公务用车购置费保持零增长。

  2012年:稳中求进,同步提升“三量”
  
  建立稳定的政府投资增长机制

  报告强调,要从资金、资源、资产、人才等方面入手,努力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融资上,要以重点在建、续建、民生、“三农”项目,以及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为载体,争取国家支持;建立稳定的政府投资增长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支持更多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扩大上市公司再融资及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私募融资规模。

  重点建设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报告提出,要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湖南将选择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有一定基础、有比较优势、有可能率先突破的领域先行发展。重点推进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求、拥有核心技术、重视创新、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湖南制造加快向湖南创造转变

  报告提出,将出台实施《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集中力量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产学研结合专项和重大项目,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优化创新平台布局,整合重点园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创新资源,促进科研设施和信息共享,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企业自主研发、自主制造,推动湖南制造加快向湖南创造转变。

  建设100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

  在“三农”方面,报告提出,将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建立稳定的“三农"投入增长机制。
  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饮水、电网、通讯、信息、沼气、环保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维护和管理,继续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公路通畅工程。大力推广攸县城乡环境同治经验,建设100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实施“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程,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社区建设。

  推行水、电、气阶梯价格改革

  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两型产业体系,实施以两型产业振兴为主导的八大工程。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高排放行业的增长。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行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改革。对未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地区,实行区域限批。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报告提出,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中小城镇扩容提质,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抓好城乡结合部的管理与服务,逐步构建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重视农民工在城镇的工作生活问题,帮助他们逐步解决就业、居住、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充分竞争,凡是政策和法律不禁止的领域,都允许各类资本进入;强化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支持、保护和服务。

  改革国企负责人薪酬管理制度

  报告将扩大居民消费列入了2012年主抓的重点工作之一。
  报告提出,将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力度,改革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制度。

  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等改革

  报告提出,要深化财政、税收等体制改革。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进一步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和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对重大民生项目开展绩效评价。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加快政府采购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强化各级政府责任。规范非税收入管理。认真落实个人所得税调整、增值税和营业税改革、小微型企业减负等结构性减税政策。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优化乡镇机构设置,落实乡镇编制实名制。

  鼓励企业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

  报告提出,要统筹城乡文化事业发展,整合城乡公共文化资源,生产群众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实施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鼓励社会机构和企业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推动电影院线、演出院线向市县延伸。大力引进文化战略投资者,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报告强调,要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扩大就业放在优先位置。
  加快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100%。继续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全面落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240元补助标准。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0%,新农合参合农民就医即时结报率达到100%。普遍开展门诊统筹,全面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推进“大医保”信息系统全省联网,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

  建立调控稳定物价长效机制

  对于“控物价”,报告强调要建立调控和稳定物价的长效机制。
  具体内容包括保证供需平衡,认真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建设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农企、农超有效对接。加强农产品储备,落实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社区平价商店等的扶持政策,加强产地预冷、冷藏冷冻、冷链运输、包装仓储等设施建设。推进价格惠民,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持之以恒为民办好18项实事

  报告提出,要集中力量办好人民群众可感受、可惠及、可比较的18项实事:建设农村公路6000公里;除险加固病险水库457座;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解决广播电视盲村50万户收视问题;新增廉租住房74348套和公共租赁住房9394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万户;农村五保户年分散供养标准达到2000元;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差分别提高到243元和98元;移民避险搬迁安置1万人;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00%全覆盖;完成行政村配电网改造工程2600个;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500所和农村公办幼儿园200所;新增通电话自然村500个;实现所有乡镇金融机构100%全覆盖;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100个;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0万口;建设农家书屋9400个。

  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

  报告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论坛、节会和各类表彰活动,减少各种检查评比,继续清理压缩大型体育赛事等的场馆建设,加快推进省直机关集中办公区建设。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可搞可不搞的活动坚决不搞,形式好看、效果不佳的事情坚决不做,讲排场、讲规格的做法坚决破除。

责任编辑:陈琰

热词:

  • 政府债务管理
  • 农村饮水安全
  • 富农政策
  • 企业创新主体
  • 农民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