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最近几天,我国的华北以及华东华南以及西南的部分地区都处于大雾的状态当中,今日京津冀等地区再次遭遇大雾,局部能见度甚至不足两百米。造成灰霾天气的罪魁祸首即是PM2.5。近年来不断有呼吁将PM2.5纳入空气检测范围。参考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英国就采取了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治法案,以及公共场所健康安全法等法规,居民被鼓励购买小排量、低污染汽车,到1980年伦敦已经彻底摘掉了雾都的帽子。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公众对空气质量已经非常关注,专家认为环境质量的改善很需要公众的参与。虽然我国很多城市还不具备硬件,但是如果真的要做空气治理,还是可以做出效果的。城市机动车污染、燃煤污染、工地污染等污染源较多要改善空气质量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事件缘起】
最新报道:
大雾与PM2.5
【雾与霾的区别】
雾与霾是不同的概念。 雾与霾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数据报道引争议】
近日,微博中有网友公布,美国驻华大使馆的监测站显示北京空气污染已达“危险”水平,但北京市环保局同期的数据显示,当期北京的空气污染水平为“三级轻微污染”。 而南京又传出空气质量数字的“误打门”事件,引发网络热议。
【空气质量治理展望】
虽然有关部门制定新规,将PM2.5纳入监控范围,不过PM2.5只是一个参考值,空气质量唯有“亲身感受”才是最好的量标。
新举措
PM2.5:“指标”不是“目标”
责任编辑: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