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中国视频 >

[新闻调查]医保新路(20111112)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2日 23:1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排行榜 排行榜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85633dd28ce4482dc51d468e1aa99ee2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长春市是东北重工业城市之一,经过十年的努力,社会医疗保险已经覆盖了全市95%以上的人群,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医药费负担。但是,到去年一系列的调查数据显示:看病贵的问题又开始凸显。俞海,长春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副主任,他一直负责对医保基金使用情况的数据分析工作。

    俞海(长春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副主任):假如说我治阑尾炎,它比较具有代表性,阑尾炎从2002年开始到2010年,它这个医疗的水平,就是说治疗的这个水平,在这个手术上,无论在手术上到治疗手段上没有发生特别大的变化。

    记者:能看一下相关的一些表?

    俞海:那么这是2010年我们在抽取这个阑尾炎手术数据的一个情况。在2002年的时候,那么我们按照抽样就是同年龄、同性别、同治疗周期,我们可以看到人均费用是2735.61元,这个时候医保承担是1726.64元,那么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呢,医保所占平均比重是占到71.12%。

    记者:剩下的个人负担大概是一千块钱,一千块钱左右。

    俞海:对,那么(2010年)它的平均费用,人均费用达到9891.51元。那么医保其中承担了是6970.64元,我们按照这个平均,医保范围内去算的话,医保所占的比例达到了81.52%。

    记者:其实这里边就有一个问题了,过去医保是占百分之七十一点多,个人(自付)费用是一千块钱,现在医保是占了81.52%,然后个人实际上是负担三千(元)了。

    俞海:对。

    长春市自2001年开始启动医保,十年来,参保人数由最初的十万人扩大到现在的近六百万人,尽管医药费报销比例,平均每年增长8%,个人付费比例逐年减少,但个人自付的绝对数却翻了几番。与此同时,随着医药费用的上涨,医保基金的安全风险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记者:收入是这个绿线?

    俞海:对,收入是绿线,收入是一条平的。

    记者:然后支出这一块是蓝线,那么支出这一块是呈波浪状在上升?

    俞海:对。那么这样的话,就是从预测的角度来讲,那么到2011年6月份开始,我们可以看到结余,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从这个趋势上来讲,可能到不了2013年就入不敷出了。

    记者:这是什么时候做的预测?

    俞海:这是在2010年10月份。

    记者:那等于医保基金这一块就真的也处于一种接近危机?

    俞海:非常危险的状态了。

    面对看病贵问题的再次凸显和医保基金的巨大风险,长春市的医保基金管理部门开始探寻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张毅强,长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主管医保工作。

    张毅强(长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局长):过去我们的医疗保险,就是我们只管买单,其它的呢,我们涉及的很少,医院开了多少单子,我就全报销,这种被动支付尽管这个,我们每年以30%的基金支出量(在增长),群众看病贵,群众的不满意因素仍然很多。

    记者:我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对这个人社局长在医保方面要求会是什么样的要求?

    张毅强:医保部门,如果要是说把我们的基金作为一个盘子的话,我们是操盘手,怎么能够把老百姓交给我们的盘子操好,钱是这么多的钱,但是呢,怎么能够把老百姓的钱真正花在刀刃上,使老百姓能够少花钱,能够看大病,医保基金,应该说是群众的一个保命钱,我们必须把它管好,这是责任。

    在新一轮的医疗改革中,广覆盖和保基本是最核心的要求,这一点也更多地体现在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上,也就是说要尽量多地让全体国民都能有医疗保险,并保证人们基本的就医需求。可是,在现实中,尽管已经实现了医保的广覆盖,但基本的就医需求却仍然难以保证,那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长春的医保改革首先从研究问题开始。张兵,长春市医保基金管理中心主任。

    记者:你是医保中心的主任,也就是说医保基金的这么一个大盘子,这个基金的大管家了,当你做这个大管家的时候,你最花功夫最下心血的地方是哪儿?

    张兵(长春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主任):应该说我们最下功夫的应该在支出。

    记者:那支出当时到底碰到了什么样具体的难题,让你们觉得必须要采取措施呢?

    张兵:现在支出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过度医疗,再一个,虚高的医药费。

    医药费用虚高在血液透析这个项目上,体现尤为明显。

    张兵:透析的价格,在2004年以后的七年的时间,(我们)一直在跟它这个医药费在博弈,也就是说在我们第一次在测定它的价格的时候,省级医院,有些省级医院单次给我们报价是七百一十五块,价格是非常离谱的一个价格。

    记者:拿什么判断标准认为它是离谱的呢?

    张兵:我们结合全国的一些价格,当时为了解决这部分的难题,当时定了四百五十元(的价格),定四百五十元的时候就发现,所有的血液透析患者要免费坐车,要免费午餐,(所以)这些医院仍然在挣钱。这样的话,这层窗户纸(一直没捅破),也是说这七年来我们一直在摸索。

    只有把虚高的部分降下来才有可能解决患者的经济负担,可到底虚高了多少,在七年的博弈中,这层窗户纸一直没被捅破。终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内幕被揭开了。

    记者:你触碰这个窗户纸,把它点破的那一瞬间是怎么发生的?

    张兵:有一个民营医院主动到我这块,来拿出一个详细的账单。这个账单包括咱们水的净化,包括设备的采购,包括一些管路的采购,这个价格让我们为之一惊,也是为之一兴奋。这样的话,也就是说让我们知道了血液透析到底它应该是多少钱。

    记者:那么他当时给你报的是多少钱?

    张兵:他给我报的是三百块钱。

    记者:一次三百块钱?

    张兵:三百块钱。

    记者:但是可能别人会反驳你说,我的耗材,我的整个机器设备是不一样的,价钱显然会不一样。

    张兵:我们现在认真分析了一下,长春的市场,我们的设备基本上都是德国,包括一些日本的设备,这些设备的价格基本是一样的,型号是一样的,包括我们的耗材也是一样的,这样的话我们从这块看到了我们的曙光。

    民营医院是近几年刚刚纳入医保体系的医疗机构,它们纯市场化的经营管理使这个市场越来越透明,当血液透析的真实价格这层窗户纸被捅破时,长春市医保管理中心就开始把研究的目光转向了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的费用对比上。结果,虚高的医药费和过度医疗浮出水面。

    这是2010年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两种常见手术的费用对比,从这张表格中可以发现: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在同样一类手术中的价格差距非常明显,两种手术每种的总费用都相差三倍以上,其中检查项目收费公立医院比民营医院平均高出八倍,而药品和医药器材的价钱也有着巨大的差异,其中反映出的医药费虚高和过度医疗的问题一目了然。

    张兵:比如说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按照临床路径也好,根据使用标准也好,(应该用)二代抗生素的时候,你比如说二十块钱,他会给你用到八十块钱。

    孙士平是一名眼科大夫,从业以来,已经做过两万例白内障手术,现在他在长春一诺眼科医院担任业务副院长,这是一家民营的专科医院。

    记者:那为什么民营医院一定要比大医院价格要低呢?

    孙士平(长春一诺眼科医院 副院长):应该是一个不公开的秘密,一些国营医院的医生要有回扣的,那么这个回扣呢,是出在哪儿呢?一定是出在药品价格上,但是民营医院没有,不可能再有回扣了,不可能再把药价定得那么高,然后让医生去挣这个回扣是不可能的,任何一家民营医院都不可能存在,我们肯定就是应该,民营医院应该比它们(公立医院)的药品价格要低。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一

热词:

  • 央视网
  • 视频
  • 点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