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中国视频 >

[新闻1+1]“助纣为虐”的古董鉴定!(20110906)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6日 22: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评分
排行榜 排行榜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6ee5508ac50d4ba8092d9281b03f0d0f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白岩松:

    还有两个细节可以再提供一下。第一个,有关专家说现在在文物或者古董在鉴定的过程当中的时候,所谓的专家收钱是根据最后你估值的1%或者5%来拿钱。因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可就是鼓励很多的专家把这个东西评估的价值越高你拿到的钱可是越多,私心还是难免。比如说这个东西假的,可能只有一百块钱,那他挣不到钱。如果要说这玩意好,昧着良心,20万,拿到5%,多少钱,不少,那这是挺可怕的。还有,其实现在在市场当中也像走穴一样,有的时候为鉴定一个东西,找到一个所谓的行内的专家,他把几个老哥们叫到一起走一圈钱拿走了,而且可能有好多事人家都给忘了,所以这才是真的可怕。

    来,看看我们一些微博的朋友上面在写什么。魏英杰对这个事,“文物专家拿个人信用当儿戏,专家的作用就还不如一台机器。”是,现在大家提倡用更科学的东西去进行这种鉴定,但你要真科学的话,人家的饭碗不就被砸了吗?但是我们就要砸这样不可靠的饭碗,否则社会诚信的饭碗就被砸得粉碎。“同行评价原本是学术界最严格的规范,如果同行评论沦为友情评价,相关行业就只能更多依赖法规约束。”可是我们相关地在文物、古董鉴定这方面的法规是不健全的。“目前,鉴保行业的主要缺失在于,没有完善的法规来对专家鉴定进行‘再鉴定’。古董历来多赝品,专家作假理应以参与制假售假论处。”也就是说,他提出希望在法律的层面上能够给予一定的这样的防范。

    在今天节目的最后,我还可以做另外的假设。其实当这个假设出现在我脑海当中的时候,一头冷汗,然后浮现连篇。如果这个企业家不是挥霍,当时利用这样的一个骗局和这几位专家最后在银行贷款了之后,他的经营非常好,风声水起,最后成了一个把自己这种不良的过去全部掩埋掉,是不是现在他甚至是有了官上的这种肯定,在市场上还能得各种各样的奖励?那么我们会去想,是不是真的有一些原罪就被我们给隐瞒掉了呢?其他这样类似的事件还会不会发生呢?今天到这儿。

    >>>综合消息

    【起因】

    谢根荣

       谢根荣的犯罪之路

    向银行借贷也是谢根荣走向诈骗的开始,1999年底为了拿下北京市宣武区“东华金座”项目谢根荣需预支付3.2亿元的转让费及后续开发资金,2000年9月谢根荣利用虚假证明文件于中国建设银行的7家北京支行签订了566份虚假个人住房贷款借款合同,共骗取贷款6.7亿至今尚有5.5亿元无法归还。

     【名词解释】

       金缕玉衣

    中国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按死者等级分为金缕、银镂、铜缕。1968年满城汉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保存完整,形状如人体,各由两千多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每块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经过严密设计和精细加工,可见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水平。   玉衣的一种。用金缕编成, 汉 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用为殓服。由于等级不同,玉衣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这三种玉衣在考古工作中都有发现。 河北 满城 汉 中山靖王 刘胜 夫妇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各由两千多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汉代皇帝和贵族,死时穿“玉衣”(又称“玉匣”)入葬。它们是用许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用金丝、银丝或铜丝编缀起来的,分别称为“金缕玉衣”(帝王级)、“银缕玉衣”(诸侯王级)、“铜缕玉衣”(公侯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一

热词:

  • 新闻1+1
  • 金缕玉衣
  • 谢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