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中国视频 >

[新闻1+1]“助纣为虐”的古董鉴定!(20110906)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6日 22: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评分
排行榜 排行榜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6ee5508ac50d4ba8092d9281b03f0d0f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解说:

    视线暂时离开这件让人哭笑不得的金缕玉衣,看看我们身边还有多少价格昂贵的赝品流行?眼下,南宋官窑博物馆的“壶王”就正在遭受激烈质疑,有专家把它鉴定委一级文物,另有一些专家却声称:它是赝品。

    (DV拍摄)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讲解员 施嵘:

    你根本就找不到这样大器型的一件长沙窑执壶。

    记者:

    少见。

    施嵘:

    对呀,所以叫壶王,你说是不是?

    故宫博物馆研究员 杨静荣:

    我们判断就是说基本上应当是90年代以后现代的生产的仿品。

    解说:

    珍品还是赝品,博物馆出具的鉴定书,四位鉴定专家有南京博物馆研究员张朴生、浙江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员朱伯谦都被学界尊为前辈,还有一位是冯小琦,和质疑者杨竞荣一样也来自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冯小琦:

    当时没有签字,可能事后需要一个证书,然后找几个人,这就跟我没关系了。

    解说:

    珍品还是赝品,口水仗的背后应该是巨大的经济利益,眼下一面是高涨的收藏热,另一面是鉴定专家的层出不穷,中国的文物鉴定是真是假,是凭眼力和学识,还是凭资历和胆量?

    内知名瓷器研究专家:

    现在基本都是找那么三五个专家一块去看,然后一般的长辈就先要(鉴定),一般的就是说以我们业内的这种权威程度来定的,就是说如果老师们都说(是)对的,一般学生也说(是)对的,就是这样。很少有同一批专家在那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很少。

    解说:

    迷信权威、人情鉴定,为什么可以在鉴定行内很盛情?顶级专家靠眼看手摸、凭感觉和经验,为什么可以成为鉴定界的规矩?对此,就连四川茂林博物馆馆长廖茂林也曾吃过大亏。

    四川茂林博物馆馆长 廖茂林:

    专家说是对的,我就按照这个标准去收。这个时候,最后专家回过来(再看),我自己研究下来是假的,绝对假的,这一下这几百万就没有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一

热词:

  • 新闻1+1
  • 金缕玉衣
  • 谢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