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跑过长长的时间隧道,回到十年前,告诉人们有一天微软会收购诺基亚,对方一定告诉你,这是次可怕的强强联合,没有人会想到这件事情真正发生的时候,看起来更像是一场抱团取暖。
现在,在人们的印象中,诺基亚成了“坚硬”的回忆,微软代表着“曾经”的经典。它们本是各自领域的巨擘,现在却都被打入了过去时。
笔者是诺基亚的忠实用户,即使在苹果零售店实习时,口袋里装着的也是诺基亚。可是一切事情都有个结束,当诺基亚在试探、摇摆中迟迟无法确定下一个能让用户和市场普遍接受的下一代操作系统时,发现广大的程序员们已经放弃了这一代应用的版本更新。
只要有“蚁穴”存在,就不愁拖不垮一个商业巨头。在笔者看来,苹果在中国的“蚁穴”,就是它所推崇的产品文化和中国本土消费文化之间,一直存在无法弥合的缺口。
苹果营销文化的核心是“建成社区”。这像是一种“养成游戏”,苹果要将消费者逐步“培养”成自己的忠实用户,让他们参与到苹果的各项活动中来。如此,当这部分人有了使用需求,并且发现苹果产品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时,选择苹果就成了他们自然而然的选择。
(把苹果零售店建成地标,也是“苹果社区”文化的体现。)
在中国的苹果专卖店中,销售额不是衡量一个员工优秀与否的标准。来到苹果专营店购买iPhone、iPad的人络绎不绝,只要轮岗到“快速结账区”专门结算移动端设备,一个员工的销售额就绝对不会太差。因而,“销售提成”这种激励方式,对于苹果员工而言是不可能有的。在苹果的价值体系里,他们更看重随产品搭售出的服务的销量,其中包括延长保修、苹果课程等。这些服务的销售率都在系统中被统计出来,关系着一个员工的晋升途径。
这样的绩效考核方式就是为了通过有价服务,推动苹果社区化的建设。步步为营的思路虽然好,可是杯水车薪的推广速度永远追不上叶公好龙、数量巨大的用户。这些用户使用苹果手机、平板电脑,却对带有原生系统的苹果电脑不感兴趣;他们喜欢苹果产品简约炫酷的外形,却不知道如何通过一些软件进行相关拓展。
笔者在苹果零售店实习时,曾经接待过一位商业顾客。他将自己的iPhone 3GS更换成了iPhone 4,随后来向我咨询怎样注册苹果账号,这让我惊讶不已——没有苹果账号是无法获取软件应用的,这意味着苹果手机的大部分功能是与他绝缘的。我协助他将他个人的电子邮箱同苹果手机自带的应用实现绑定后,他才发现,原来邮件可以这样方便地推送。在此之前,他查询邮件时都是打开浏览器上网,从来没有使用过屏幕上电子邮件的图标。
在很多中国人心中,苹果产品依然只是消费品,而不是文化品。外围用户不会在乎苹果在硬件上和交互体验上做得有多精致。如果苹果的多代产品保持了相同的外形,或是同一款外形的手机成了“街机”,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它,丝毫不会考虑苹果高层苦苦追求的用户粘性。
在苹果产品的特性里,可替代性最高的就是它的外形,如果大部分用户将外形作为自己消费苹果产品的一大依据,那么它从“街机时代”转入“小众时代”并不需要太长时间。
(苹果发布会邀请函,暗示将发布具有更多配色的iPhone。)
没有一家公司会指责使用自己产品的消费者“暴殄天物”,苹果公司也是如此。因此,一旦研发需求和购买需求出现了冲突,首先要进行调整的必然是生产者自己。9月4日,一向被批评“忽视中国市场”的苹果公司,终于给中国媒体送来了一份“专属”发布会的邀请函。铺天盖地的爆料信息显示,苹果手机将通过这次发布会推出低价、多配色型号。
苹果零售店的一位经理曾表示,苹果是在生产“普通人用得起的奢侈品”。那么,低价版面世后,苹果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摘掉了“奢侈品”帽子的苹果品牌,应该如何弯下腰来安然淌过中低端机市场的浑水。
今天,我们怀念,每个人的青春里都有一部诺基亚。明天,我们会不会缅怀苹果产品?那些年,我们都是果粉,那些年,我们为它卖肾卖血疯狂过。(央视网记者 刘浩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