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我市投3.3亿建设名镇名村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7日 08: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清远日报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清远日报讯(记者卓小畴 通讯员罗志清 实习生黄杰文)“全市去年规划建设的名镇、名村、示范村创建点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3亿多元。”记者日前从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提供的调研报告获悉,目前,我市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政府财政投入、农民筹资投入、社会捐资投入”的资金投入新格局。  ●3.3亿多元投入,激发群众名镇名村建设热情

  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是着力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社会进步、提升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去年以来,我市各地围绕“一个试验区、一个示范县、一个名镇、22个名村、47个示范村”建设任务,大力开展名镇名村示范村创建活动。

  为激发广大群众创建名镇名村的热情,全市去年规划建设的名镇、名村、示范村创建点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3亿多元。其中,市财政安排了财政专项资金1000万元,清新县安排了财政专项资金500万元,清城区安排了财政专项资金328万元,其他各地也积极安排配套财政专项资金。特别是英德市,除安排了财政专项资金1000万元,还将财政投入用于新农村示范村、农村泥砖房改造、扶贫开发等方面的1500多万元,以及部门的项目资金、“6.30”扶贫济困日的3000多万元捐款,有机地结合到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中来。市、县两级财政资金的投入,引导带动了镇、村和农民自筹资金、社会力量捐资的积极性。

  ●强化基础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幸福新农村

  为加大城镇和村容村貌的整治、建设力度,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大力开展环境整治。截止去年底,全市名村、示范村创建点共完成进村公路建设61.3公里,改造村内巷道49.7公里,改造、新建农村住房2101间,清拆空心房及危、破旧房1561间,新建了一批休闲活动场和文化室。各级政府还将该项工作与扶贫“双到”工作有机结合,开展整村推进,建设宜居新村。例如,英德市以村庄改造为突破口,推进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目前,有56条村庄正在进行整村拆旧建新。

  各地还坚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着力打造传统文化特色名镇名村。其中,连南县三排镇油岭村充分利用本村“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的品牌,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依托,成立了“连南瑶族自治县油岭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着力规划打造民族文化特色名村。

  ●名镇名村建设,要注意开发、改造与保护相结合

  针对我市名镇名村建设规划编制力度不足,缺乏特色等问题,市人大调研组建议,各级政府要围绕“到2015年底,全市建设示范村300个左右,打造名村100个左右,打造名镇10个”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步伐。

  “要凝聚各种力量,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大力支持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的浓厚氛围。”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健全专门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将名镇名村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合我市实际的工作责任制度。在名镇名村建设中,要注意开发、改造与保护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建文明村等工作相结合。同时,要积极筹措和整合各项资金,用足用活各种支农政策,进一步推进我市名镇名村建设。最后,还要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强化设施配套,要以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带动全市宜居农村建设工作。

责任编辑:楚南方

热词:

  • 名镇
  • 我市
  • 示范村
  • 建设任务
  • 建设资金
  • 宜居
  • 建设规划
  • 整村推进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财政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