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不一样的双抢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6日 10: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潮州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每年大暑前后,正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而农民却要在这前后十来天时间里,将成熟的早稻收割回来,脱粒,翻晒,归仓;再翻耕耙耘,然后将晚稻秧苗及时抢插下去。那顶烈日、冒酷暑、战高温,抢收抢插的劳动场景,让脱离农村生活三十多年的我记忆犹新。

  那时老家还没通电,农活都靠手工和畜力。七月中旬,老爸就将镰刀磨得雪亮,然后择一个晴日,开镰收割。我戴一顶草帽,脖子上搭一条擦汗的毛巾,随爸下田。不到二十分钟,我就感到腰酸背痛;半天下来,后背上就被太阳晒起了水泡,手指也被割破了几道血口,汗水渗进去,一阵阵钻心的痛。

  割下的稻禾铺晒在田里,到下午再打捆成稻把挑回来。挑稻把用的是杪担,两头尖而翘,挂在杪担上的稻把一旦滑下来,就在地上摔一层金灿灿的稻谷。我将杪担两端插进稻把,像举重运动员一样咬紧牙关,使尽全身力气,将负重的杪担挺举上肩,再一溜烟似的赶回晒场——挑稻把途中是万不可放下担子歇息的,因为杪担上的稻穗朝下,歇担子会将稻谷压脱下来。仅挑半天,双肩又红又肿,磨起的水泡被压破,火烧火燎地痛了好长时间。

  耕牛是庄稼人得力的帮手。1983年,我家的大水牛误食毒草病死,双抢中一时借不来耕牛,我和老爸、大哥只得带着钉耙挖田,再将泥疙瘩一块块地刨碎。粘重的田泥像年糕似的连成一块板,一钉耙下去,得使出吃奶的力气才能翻过来,不一会,双手掌磨出了厚厚的水泡。一亩水田,三人苦挖了三天,才勉强翻耘平整。而我的双臂有说不出的酸痛,一连几天都颤抖得端不稳饭碗。那种痛楚,至今让我刻骨铭心。

  最难熬的还是插秧。面朝水田背朝天,烈日下田里的水温有五十多度,热气熏脸,腹背受热,感觉自己快成了煮熟的大虾。而那些蚂蝗常来添乱,悄悄地爬到脚上狠咬一口,好端端的一双脚,就这样被咬得千疮百孔,又痛又痒。

  每年一度的双抢结束,皮肤晒黑了,后背蜕皮了,手肩起泡磨烂了,腿脚破口溃疡了。恶劣环境下高强度的劳动,让我经受过一次炼狱般的煎熬,以致一提起双抢,我都起一身鸡皮疙瘩。

  后来,农村的双抢渐渐轻松起来,与以前大不一样了,那些弯腰割稻插秧的劳作渐渐地被铁牛代替,当年起早摸黑、披星戴月的忙碌已成为过眼烟云,农业生产渐渐实现机械化了。

  今年暑假,我和读大学的儿子回老家。时值农村双抢,客车沿着新修的桐枞路和S320省道行驶,透过车窗望去,沿途一台台联合收割机穿梭在稻田里,欢快地“啃吃”着黄灿灿的稻穗,再吐出切碎成草屑的秸秆,均匀地沤在田里;一辆辆小四轮拖拉机在机耕道上奔驰,不停地将码在田埂上装满稻谷的麻袋运回晒场;收割后的水田里,一台台旋耕机“突突突”地欢唱,耕耘的泥浆掀起阵阵水浪;一台台机动插秧机载着如茵的秧盘,在平整如镜的水田里抒写着绿油油的诗行……

  大哥一家人也正从山东回来度假消暑。原来家里的责任田已由村子里种粮大户统一耕种,大哥他们则外出打工、经商。记忆中曲背躬身、抢收抢插的忙碌场景再也没有出现,呈现在眼前的是机械化从容有序的劳作,是铁牛奔驰田野的欢歌,是新农村日新月异的英姿。

  想一想,也不过是短短的三十多年,农村就面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紧张而忙碌、艰辛如炼狱的双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热词:

  • 双抢
  • 1983年
  • 秧盘
  • 水田
  • 稻谷
  • 插秧
  • 突突突
  • 挺举
  • 稻穗
  • 耕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