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兰波
喜新厌旧,可能是投资者选择新基的理由所在。其实喜新也是有原则的,如果投资者不注意管理喜新的原则,就会被不当的吸引力迷惑,产生不应有的投资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讲,恋新基情结还应当学会把握应有的尺度。
“打新股”暴利情结
投资者参与新基“IPO”,注意溢(折)价产生的背景与机理。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型基金与货币政策的变动有关,股票型基金产品与经济周期有关,保本型基金产品与股票和债券品种搭配,特别是与投资者持有周期有关,除此之外,还与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基金产品能力有关。而ETF、LOF及分级基金产品,还应当考虑证券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只有把握了不同类型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掌握了其基本的运作规律,投资者才能够真正懂得新基溢(折)价的原理,而不会盲目参与。
“1元”成本情结
新基发行,发行价均为1元,但这并不代表1元永远是投资者购买基金产品的成本。也不意味着以1元作为购买起点的基金产品,尤其是低于1元的基金产品,一定是值得投资的基金产品,也不代表是未来业绩运作较好的基金产品。因此,投资者将新基的1元发行价,简单定义为所有购买基金产品的成本价,是非常不妥当的,也不符合选择基金产品的价格逻辑。因为投资者选择基金产品,主要选择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基金产品的能力,与基金产品的净值高低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集中投资”情结
新基发行,对于基金管理人和基金代销机构来讲,为了实现一定的募集规模,提取更多的管理费、托管费等,当然是希望规模越大越好。但对于投资者来讲,应当学会量力而行,尤其是应当在进行新基金产品投资之前,学会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按照“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理财思想,将家庭资金在银行存款、保险及资本市场之间进行分配。同时,还应当严格遵守(100-年龄)的投资方法,对股票型基金产品的比例进行控制,确定属于自己的激进型、稳健型或者保守型基金产品组合类型非常重要。不能将所有的资金进行集中投资新基,这样会面临一定的投资风险。
“短期收益”情结
投资者选择新基,常常将其与银行定期存款做比较。由于有三个月封闭期,过了封闭期,达不到预期的收益,要么就赎回,要么就长期持基不动,一基定终身,再也不做关心和问候,尤其是不考虑证券市场环境变化,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基金产品的能力变化,不做任何的基金产品投资风格与策略调整,也不进行相应的管理和优化,这也是造成投资者在持有新基产品时出现套牢的主要原因。时间长了,投资者将持有的基金慢慢“遗忘”,反而会出现更大的投资风险。因此,作为投资者来讲,不能将喜新当短期收益。
“创新”情结
目前是新兴加转轨的证券市场,尤其是不健全的上市公司分红、新股发行等方面的基础制度,导致基金管理人在发行及管理基金产品运作过程中存在局限性,还不能够产生足够的创新亮点,带来创新收益。创新的同质化,决定了投资者在选择新基时,应当正视新基的投资亮点,客观参与,理性投资,立足于创新风险的把握和控制,不能盲目迷恋新基创新。更不应当脱离基金产品的基本面,纯粹被创新的交易规则所影响,从而导致不应有的投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