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评论:政策倾斜成交上涨 须警惕“伪刚需”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8日 19: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新网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4月以来,河南郑州、江西南昌、安徽蚌埠等多个二、三线城市上调公积金贷款额度,此前有多家银行下调首套房贷利率。在保刚需的背景下,市场成交量出现了较大的复苏。不过,分析人士指出,当前既要逐步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又要防止一些地方以保刚需为名,变相松绑楼市调控,甚至违规操作,扰乱市场预期。

  警惕房价走向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陆续有城市出台了上调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措施。此外,广发银行、花旗银行等多家银行开始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

  随着一系列消息的出台,近期的A股市场上,房地产板块走势十分活跃,25日东华实业、上海新梅等房地产个股涨停。

  这一切都建立在房地产市场交易状况改善的基础之上。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4月以来,南京、杭州、成都、深圳等地楼市成交量同比大幅上涨。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表示,当前市场的变化与首套房贷利率的下调等保刚需措施有一定关系。目前首套房购房者很多可以实现9折利率,相当于房价下调5%-10%。

  不过,世联地产北京公司副总经理刘春岩表示,在限购政策不松动的局面下,刚需释放后将呈现一定的衰弱效应。

  从近期北京等地市场走势来看,由于成交走高,部分房源尤其是二手房价格再次出现上扬态势,一些二手房业主也不愿意降价出售,导致目前4月份的二手房成交量低于3月份。

  “从3月下旬至4月份,楼盘来访量已经出现了下降趋势,这些变化反映出‘小阳春’的势头有些式微。”刘春岩说。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表示,当前房企资金压力依然非常大,眼下是信贷偿还高峰期,部分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库存及资金压力大的企业依然有降价加快销售的必要。

  防止以保刚需为名违规操作

  在市场出现一定复苏的环境下,也有一些新情况值得关注和警惕。

  分析人士指出,针对购房者,一是警惕“伪刚需”。比如尽管有多套房产,但将房产转移到亲属名下,或者家庭有多套房,但都不在成年子女名下,买房人巧借政策,成为刚需。二是关注投资需求再度大规模入市,近期北京市场一些豪宅销售十分火热,这既表明不少投资需求看好楼市,而且从理论上讲,豪宅的买家应有多套房产,那么在限购令的背景下其买房的途径值得深究。三是警惕很多地方一直存在的代办社保或买卖户口等违规行为近期再度活跃,这些违规操作变相打开购房通道,扰乱市场预期。

  针对开发商,一是关注开发商不拿地、不开工、缓施工等情形,对于一些拿地不动工的项目,必须严肃处理;二是对于一些定价过高、涨幅过快项目,应保持关注,对其存在的违规销售行为进行追查。

责任编辑:李中国

热词:

  • 房产
  • 二手房
  • 楼市成交量
  • 伪刚需
  • 市场预期
  • 开发商
  • 购房者
  • 房贷利率
  • 投资需求
  • 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