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最大多数上市公司已披露了2011年年报,这也意味着最大多数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也已浮出水面。由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基本上集中了中国社会的高薪收入者之所得,所以,一年一度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披露总是倍受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今年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同样引人注目。尤其是银行、地产业高管的薪酬令人咋舌。作为地产“老大”的万科公司,董事会主席年薪超过1500万元,总裁的年薪也达到1300万元,还有12位高管年薪在200万以上。而在银行业中,股份制商业银行一些高管的年薪已经超过500万元。2011年,深发展银行行长的年薪为869万元,招商银行行长年薪为535万元,民生银行董事长年薪516万元。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高管都能拿到这样的高薪。就在市场各方对上市公司高管的高薪酬高度关注的时候,一些高管的低薪也被媒体挖掘出来,比如,有媒体的报道称,“上市公司最穷董事长年薪3000元”,而这位“最穷董事长”得主就是江泉实业的董事长于孝燕。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年薪只有3000元,这无论如何都是让人难以置信的。即便是月薪3000元,对于上市公司董事长来说也是少了一些。年薪3000元,按月薪计即是每月250元收入,这样的月收入不仅低于全国各地的最低工资水平,甚至比低保收入还要低。试问这样的收入,如何能够维持董事长的生存?又如何能够维系董事长对一个家庭所应承担的责任?所以,面对最穷董事长3000元年薪的消息,本人绝对是不会相信的。不过,如果说是董事长一顿饭吃掉3000元,这我会相信。
事实上,最穷董事长年薪3000元的消息也确实是有关媒体对市场的“误导”。实际上,这位最穷董事长并非真的是“最穷”。只要投资者翻阅一下江泉实业2011年年报,看看“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及报酬情况”的相关内容,就不难发现,虽然在“报告期内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一栏里,于孝燕领取的报酬金额为0.3万元,但在随后的“是否在股东单位或其他关联单位领取报酬、津贴”一栏里,明明白白地填列着“是”。也就是说,于孝燕是在股东单位或其他关联单位领取报酬、津贴的。而且作为该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的田英智年薪都拿了12.3万元,作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于孝燕来说,其年薪又怎么可能是3000元呢?因此,于孝燕在股东单位或其他关联单位领取报酬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最穷董事长”并非“真穷”。这件事情暴露了目前某些媒体与财记在新闻报道中的浮躁。与此同时它更暴露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管理过程中的不规范做法。作为上市公司董事长理应与上市公司共命运,但如果就连薪酬也是在外单位领取,而不是在上市公司领取,这又如何能与上市公司共命运呢?进一步讲,就连董事长的薪酬都是在股东单位或关联单位领取,那么在上市公司与股东单位或关联单位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上市公司董事长又如何能够理直气壮地维护上市公司利益呢?因此,上市公司董事长不是在本单位领取薪酬,而是在外单位领取薪酬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应尽快予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