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东方网4月16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近日,本报热线接到了不少市民投诉,反映市场上诸多“团购”旅游产品名不副实,或是严重“缩水”甚至陷阱多多。
“0元团”成了推销会
“旅游是没花一分钱,保险产品买了5000多元,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家住杨浦区控江新村的张老伯,今年已经62岁,清明小长假期间,他和老伴参加了一个花了重金的“0元团”。
原来,张老伯在一个月之前,就打算带老伴到外地看看风景,在小区附近的旅游社选择旅游线路时,对方推荐他参加一个通过网络 “团购”的“0元团”。面对张老伯的怀疑,旅行社的业务员连声保证,“全程不出一分钱,如果不信,你可以不带钱包,我们只是做业务量。 ”据业务员介绍,这个“0元团”是保险公司出资“赞助”,老人只需随行参加两个讲座即可。
但让张老伯没有想到的是,“艰苦”的行程随即展开,在两天的行程中,除了到两个公园参观以外,老两口就一直在参加讲座,从旅游大巴车到宾馆房间,每个地方都是会场,保险公司组织的推销讲座就有8场之多。面对数个保险销售的“喋喋不休”,张老伯没有能顶住压力,最终认购了5000多元的保险产品。
超低价行程变数多
而白领小李在“团购”旅游中遇到的,则是变数太多。
长假前,他和几个朋友在网上“团购”了一款超低价“自游行”旅游产品。小李坦言,当初被吸引,就是因为这款旅游产品难以想象的低价,两天五星级酒店外加6个景点的门票,线路售价仅700多元。
支付钱款前,小李还特意致电网站客服,问清了此次出行的“规格”。但出行后,麻烦却接踵而来,先是网站提供的门票并不是景点通票,而仅可以进入景区大门。后是由于网站工作失误,导致酒店住宿订单被取消,当小李再次致电团购网站客服时,对方却表示爱莫能助。虽然经过几次沟通,小李最终还是入住酒店,但这已经耽误了近2个小时。
“对方没有接团资格,只不过是二道贩子。”事后,小李找到了网站负责方,这时他才发现,对方不过是将办公室放在家里的“皮包公司”,做的也就是团买单卖的生意。最终,小李拿到了网站的赔偿款,旅游花费的10%的——70元。
鱼龙混杂认清合同
“一切只认旅游合同,广告再好也不要信。”从事旅游行业多年的冯天明表示,由于节假日参与旅游的人数暴增,许多旅游景区可以说是“超负荷”,住宿、餐饮都成了难题,最让旅游从业人员担心的,就是一些通过网络团购的旅游产品。除了少数有资质的旅行社以互联网形式经营旅行社业务以外,其它“团购”其实都是分包,或是拉客再转包。这样一来,接受旅客的“团购”网站,并不承担保证旅客利益的义务,一旦在旅途中发生意外,旅客将无处维权。
从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来看,任何旅行社经营业务实行“许可证经营”制度,需要相应的资质,获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业务经营许可证”以及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方可经营旅游业务。
业内人士提醒,眼看五一黄金周即将到来,可以预见旅游行业的再次火爆,如果市民选择“团购”旅游,最好能在线下当面预订,预订时,可以要求对方出具旅游合同、发票,或是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