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扶贫基金会报告称我国贫困地区8成学生无乐器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3日 16:1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广播网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贫困地区八成学生无乐器

  扶贫基金会发布部分贫困地区音体美教育状况报告,1000元可捐一个学校型音乐包

  昨(11)日,爱心包裹公益活动再次启动,中国扶贫基金会同时发布《部分贫困地区音体美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贫困地区超过90%的农村学生表示喜欢上音、体、美课程,而学校音体美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远远跟不上学生需求。

  该报告基于对四川、贵州、广西、青海、江西、湖南、河南、安徽、湖北等中西部内陆经济不发达省份47所学校的2066名学生和47名校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较全面地反映了贫困地区音体美教育现状。

  多数学生没有音体美用品

  “我最想要的是橡皮泥,以后我就可以不用泥巴捏小猴子了。” 来自贵州省纳雍县岩头小学苏戛村教学点的学生杨明,表示他最想得到美术用具。

  报告显示,在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绝大多数学生连最基本的音体美用品都没有。其中43%的学生没美术用品,拥有量最高的是画画本,但只占到13.1%。

  而学生音乐用品的拥有情况更不乐观,八成学生无音乐用品,而拥有量最多的乐器是较简单的口琴和笛子,却也占不到总人数的10%。

  另一方面,贫困地区农村小学音体美教育形式和内容的简单也让人担忧,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助理陈洪涛介绍,在受访学校调查时发现,美术课基本上是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学生简单临摹;音乐课成了流行歌曲的教唱课;体育课要么是集合整队跑跑步,要么是“一个哨子一堂操”。

  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的音体美教育投入更是捉襟见肘。陈洪涛介绍,部分学校投入在每个学生身上的音体美器材单项经费每学期只有约0.5元。

  陈洪涛说,“贫困地区农村音体美教育的薄弱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教育差距,使农村学生在将来的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地位。”

  受益学校可接受社会推荐

  爱心包裹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截至去年底,共筹集善款2.342亿元,其中捐购学生型文具包200万余个。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爱心包裹项目在内容上有了新的调整和创新。除常规的学生型美术包和学校型体育包之外,今年还在包裹内容上新增了学校型音乐包,以老师教学用具和学生打击乐器为主,能够满足贫困地区小学开展音乐教学的基本需求。

  在项目受益学校的选择上,除了传统的特困县申报模式,基金会今年也接受一定数量的社会推荐。志愿者组织、NGO、媒体等符合条件的机构,均可根据基金会制定的标准,推荐符合条件的学校。(记者 底东娜)

责任编辑:李中国

热词:

  • 贫困地区
  • 音体美
  • 示范画
  • 农村小学
  • 学校型
  • 农村学生
  • 教育状况
  • 学生型
  • 中国扶贫基金会
  • 城乡教育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