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井冈山门票涨了、台儿庄门票涨了……清明小长假期间,不少景区门票争先恐后地迈入了“百元时代”,网友感叹,秀美河山成了“玩不起的风景”。专家认为,景区涨价背后,除了有运营维护成本的现实,更反映出旅游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景区盲目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的依赖。(据新华社电)
在一个什么都“涨声一片”的时代里,好像景区门票迈入“百元时代”并没有什么可指摘的。但是随着一些具有名气和象征意味的景区的门票从之前的“默默无闻”到现在票价的牛气冲天,普通消费者还是没有做好接受涨价的心理准备。网络上的舆论发酵渐渐演变成对景区高票价的口诛笔伐,各路专家也分析的头头是道,将景区涨价的根由挖了一个遍,但对于景区涨价后的前景,似乎观点不太一致。有的人认为在所有商品价格都上涨的大前提下,景区门票涨价可以理解,毕竟景区的维护和管理等开支也很大;有的人则认为景区涨价是饮鸩止渴,是短视行为,自杀式赢利,很可能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透支景区的盈利,因此必须对这样随意涨价行为加以规范。
在笔者看来,虽然景区的涨价行为并没有像有的专家所言,是“自杀式”的提前透支景区盈利资源,但也已经逐渐逼近一个危险的临界点,如果地方政府发改委部门不介入协调,恐怕最后受损失的不仅仅是景区的财政收入,更可能是一个地方城市的城市发展形象和未来很多年的发展机会。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很多地方城市之所以闻名,很大程度上是先从当地的地理名胜被国人熟知开始的,而大多数人之所以向往并喜欢上某个地方,也往往是因为对当地地理名胜区的喜爱而慕名寻访,最后在此投资兴业甚至是生活在此。所以风景名胜区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地方城市的一张形象名片,是脸面,是吸引外地人来此投资兴业和生活开拓的软环境代表。
而景区门票的涨价在一定程度上将城市的形象在一点点的打折扣,因为在一个没有什么不涨价的时代里,景区作为人们放松休闲的最后一块心情“自留地”,如果游客在这些地方遇到的依然是涨价和服务态度恶劣,那么内心淤积的不满和愤怒可能要比平时遇到的涨价反应大处好多倍,随之而来的是对当地形象的“一刀切”,而且以后很多年都会对此地“耿耿于怀”。
三亚宰客事件发生后很多人对三亚城市形象的评价就能说明这样一点,因此,还是建议那些听到涨价消息就跟打了鸡血似的景区管理部门,在涨价前还是要三思:景区门票跨入“百元时代”很容易,但是也同时进入了城市形象和景区盈利能力的“危险时代”,寅吃卯粮到底合算不合算,傻子也能算出来,还是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真正从“大旅游”的视野来规范景区门票价格乱象,让老百姓能在高通胀时代出门放松的时候别再那么添堵。(赵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