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东方网记者刘歆3月22日报道:东方网记者今天从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了解到,本月24日将举行今年第一次骨灰撒海活动。随着近年来海葬逐渐被市民接受,目前上海出现了海葬应接不暇“今年预订,明年上船”的情况。对此,本市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提高海葬运营补贴,增开班次,并通过招募海葬志愿者,进一步推广这种节地葬式。
据了解,据1991年3月19日上海第一次举行骨灰撒海活动,至2011年撒海骨灰达到2259具。21年来,上海殡葬服务中心飞思海葬服务部组织海葬188次,按照现行墓穴销售面积计算,节约土地3.5万平方米。今年已有1万名市民、2000具骨灰要求登记撒海。但是,由于海葬船只的限制,有406位家属、66具骨灰只能预约到明年上船。
东方网记者了解到,长期与飞思海葬服务部有着合作关系的吴淞客运轮船有限公司,正面临着经营困境,原先可供海葬运行的800人容量的大客轮,现在“瘦身”为270人的车客渡船。另外两条备用快艇,因为载客量小,抗风能力差,因此不适合大规模集体海葬运行。
此外,海葬成本近年来也大幅增加。据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相关人士介绍,目前上海限定了对参与海葬市民的收费,按每参加一人限收150元成本费。同时,从2000年起,上海市殡葬管理处和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对每份参加海葬的骨灰进行贴补。但是十余年来,收费标准未变,补贴未增加,但是租用船只和泊车的使用成本已上涨了300%和150%。
业内人士认为,为了鼓励市民更多参与海葬,对实行多年的参与海葬市民家庭实行每具骨灰400元的补贴也应大幅提高。据悉,本市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提高海葬运营费用的补贴及大幅提高海葬家庭补贴。相关运营单位也将增加海葬船只的运营班次,在周末开行的基础上增加日常班次,努力让预约市民及时登船。
市殡葬行业协会表示,今年3月22日起公开向社会招募海葬志愿者,以便让更多的社会人士了解海葬、宣传海葬。首批志愿者队伍已由市殡葬服务中心系统内的志愿者组成,经过培训后将于今年清明后登船开展志愿服务。市民报名参与可以拨打962840白事热线或登录上海殡葬网查询。